本書分為結(jié)霜的樹、麥秸垛、畫中、兩只鶴、那是因為沒有吹上一個早晨、一個稀松平常的早晨、誰沒荒透就抱住誰、一個地方呆久了、掌燈、林間空地、在黃河入?趲撞糠,內(nèi)容包括:結(jié)霜的樹;梆子;雨中的馬;冬天的葦子地;秘密全在溝渠里;剝棉桃;孤墳;稻草人;火堆等。
本書收集了作者近年撰寫的七言絕句100余首,內(nèi)容以風土民情、校園生活、地方風物等為主,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教師生涯的自豪之意,對社會正能量的由衷禮贊,積極傳遞著正能量,用心謳歌了真善美。
本書通過詩歌的形式,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基本禮儀進行梳理和匯總。全書分為十三個章,內(nèi)容涵蓋家庭禮、校園禮、處世禮、餐桌禮、出門禮、拜訪禮、待人禮、旅游禮、年節(jié)禮、詞語禮、稱謂禮等傳統(tǒng)的中華禮儀,通過朗朗上口、言簡意賅的歌謠短句,讓讀者清晰明了地掌握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相關(guān)禮儀知識。
本書收入耕讀詩人張戊子的詩作二百多首。有“竹帛留言方永壽,百年富貴總虛名”的安貧樂道、超然物外,有“烽燃鴉片腥猶在,地割香江恥未忘”的家國情懷,有“南山手種萬年枝,逝水由他日月馳”的家鄉(xiāng)眷戀,有“千年精彩留文化,不朽宏功感匠丁”的豪情壯志。
本書收錄作者詩詞305首,其中五言絕句41首、七言絕句114首、五言律詩22首、七言律詩95首、古風(五言、七言)16首、排律9首及詞9首。很大一部分作品發(fā)表于《中華詩詞》《詩刊》《歷山詩苑》等各種詩詞雜志和報紙上,其中二首作品被中華詩詞學會主編的《百年詩頌》收錄,一首作品被《中華詩詞》雜志社主編的《山水田園詩詞三百首
本書收錄升旗儀式、游西夏王陵、一只名叫來財?shù)呢、蝴蝶夢、烏?zhèn)戲劇節(jié)、飛機在云端穿行、畫展、十九點半的太陽、臺風“煙花”插曲、店鋪里空空蕩蕩等詩歌。
本書圍繞光霧山展開,分為“山居圖”“紅葉遲”“風雨慢”三輯,共收錄詩人詩作百余首。詩人以質(zhì)樸而濃烈的情感,對光霧山的自然景色、地域文化、悠遠歷史等進行全方面的詩意抒寫,表明了對故鄉(xiāng)家園的熱愛,對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思考以及對歷史、現(xiàn)實、生命、自我的多維感悟、思考和詮釋。
翁方綱(17331818年),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屬北京市)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進士,官至內(nèi)閣學士。博學,富藏書,工詩文,長于考證金石。于經(jīng)史子集的各類學問皆有涉獵,著作堪稱宏富,趙寶靖《翁方綱詩集輯校》則重在抉發(fā)翁氏在詩歌方面的成就。此書為漢籍合璧精華編之一種,以翁方綱的詩集刻本《復初齋詩
有清以來,紀念蘇東坡的“壽蘇會”極為盛行。先是康熙年間,江寧巡撫宋犖在宋刻殘本《施顧注東坡先生》補刊工作完成之際,首開“壽蘇”先河——陳設(shè)供品、張掛畫像、觀覽詩文集,并組織同仁唱和。迨至乾隆年間,宋本《施顧注東坡先生詩》輾轉(zhuǎn)被翁方綱購得,翁方綱因而自題屋匾為“寶蘇室”。兩日后,正值東坡生日,翁方綱“以合裝‘蘇齋圖’供蘇
本書收集了武大海內(nèi)外學子回憶珞珈、書瀉珞珈的詩歌,抒發(fā)了師生學子們對武大珞珈的熱愛和懷念之情。本書以姓氏筆畫為序,收集100多位作者的181編詩作,集中反映他們的師生情、櫻花愛,以及對校園的眷念與愛護,一些詩作意境較高,文筆精良,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