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法制史(高等學校本科教材)(第二版)
《法律與生活》是為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大學生未來從事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教學編寫的教材。本教材既緊扣中學思想政治課程中法律教學的內(nèi)容,又依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學科背景和知識結構,努力使大學生掌握從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所需法學理論和專業(yè)知識,幫助他們達到中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規(guī)定的學科知識要求;希望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
《推開法律信息檢索之門》根據(jù)法學研究者的信息需求和研究習慣,結合作者日常解答咨詢、培訓和授課的體會編寫而成。全書共分為四篇,包括理論方法篇、技能訓練篇、應用篇和附錄。首先是介紹法律信息檢索的通用方法或步驟;其次是按照法學研究常用的文獻類型分類演示具體檢索方法;再次是法律信息檢索在法學研究中的具體應用;最后附上法學研究常
基本信息商品名稱:菲尼斯自然法理論研究出版社:方志出版社出版時間:2015-04-01作者:田夫譯者:開本:16開定價:22.00頁數(shù):162印次:1ISBN號:9787514416077商品類型:圖書版次:1
《博學·法學系列:法理學導論(第二版)》對目前國內(nèi)“法理學”教學中普遍關注的理論問題以及西方法理學的經(jīng)典課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內(nèi)容涉及法律的概念、法律要素、法律淵源和效力、法律體系、法律作用和價值、立法、司法、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法律關系、權利和義務、法律責任、法律程序、法律的起源和發(fā)展、法系、法治、法律與社會等。
《從荷馬到亞里士多德時代的司法裁判》研究了古希臘的司法制度及其歷史演變,內(nèi)容涵蓋了古希臘法制的歷史,并具體從訴訟當事人、訴訟請求、仲裁、證人、誓言、各類案件等,刻劃了司法體制的詳細內(nèi)容。
《首都法學論壇(第10輯)》從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理論和實際出發(fā),既研究前沿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也注重探討當前法律實踐中的熱點問題;既注重對我國法律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也注重對西方法治先進經(jīng)驗的吸收,具有較強的學術價值。
本書為《近代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系列圖書之一,193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全書分為九章,從宇宙現(xiàn)象及其法則以及社會生活的方面切入題目,進而分別論述了院士社會時代、原始國家時代、封建制度時代、資本主義時代和社會主義時代的法律現(xiàn)象,提出了以社會生活為根據(jù)的法律觀。
《羅馬法民法大全翻譯系列:學說匯纂(第二十二卷):利息、證據(jù)、對法的不知》屬于《學說匯纂》第四部分(第20~27卷),它也屬于由17卷書組成且均被稱作“單行卷”的那組。該卷討論了利息、孳息、海運借貸、書證、證人、證據(jù)和推定。 在關于《學說匯纂》的批準的Tanta敕令(Cost.Tanta5)中,優(yōu)士丁尼指出,與前面兩卷
《當代浙江學術文庫:權力博弈中的晚清法律翻譯》從梳理現(xiàn)代西方法律語言學源流入手,通過概覽中外法律翻譯研究現(xiàn)狀,深刻揭示純語言學路徑的局限兼及歷史文化轉向的萌芽。然后在此基礎上,努力貫通多元系統(tǒng)觀、規(guī)范學派、改寫范式等流派,闡明描寫范式依托系統(tǒng)論的優(yōu)越性。繼而結合晚清法制轉型期的多元文化特征,考察鴉片戰(zhàn)爭前后、洋務運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