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枬森文集》共四個部分,11卷書。所收文獻按照編年和分類相結合的方式編排:(1)第一部分為論著(1-2卷),主要收錄作者自1983年以來撰寫的著作和主編的著作中親自撰寫的部分,共20多部;(2)第二部分是論文(3-6卷),其中,哲學論文主要收錄作者自1957年以來有關哲學方面的論文90多篇近100萬字(3-4卷),人
本卷收錄作者一生的重要哲學評論文章69篇,對了解中國建國以來哲學思想重大發(fā)展歷程和重大思想爭論、作者思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對如何做學問、科學做學問且成功,具有重要啟發(fā)意義。《黃枬森文集》共四個部分,11卷書。所收文獻按照編年和分類相結合的方式編排:(1)第一部分為論著(1-2卷),主要收錄作者自1983年以來撰寫的著作
《感性的抵抗梅洛-龐蒂對透明性的批判/西方思想文化譯叢》為漢譯作品中關于梅洛-龐蒂思想整體性、導論性研究填補空白之作,是對梅洛-龐蒂現(xiàn)象學的一次梳理。作者圍繞梅洛-龐蒂思想的幾大核心問題,結合哲學家在各個歷史階段所受德國現(xiàn)象學、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神經(jīng)病學、自然科學、語言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影響和啟發(fā),展
知識工作者已成過去,創(chuàng)意工作者才是未來 工作的本質是創(chuàng)意 縱觀我們身處的世界,除了自然美景,世間或偉大或平凡的事物,幾乎都是人觀念革新的產(chǎn)物,它們多數(shù)是我們在工作過程中群體創(chuàng)意的產(chǎn)物。 從工業(yè)時代到知識時代,大多數(shù)人通過掌握新知、持續(xù)學習,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回報;但進入以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機器人為標志的新時代,單純
這一輯文稿,主要集中反思利瑪竇的傳教策略與思想,及在中國面對的挑戰(zhàn)。在這種互動過程中,展示比較文化與宗教傳統(tǒng)可能的匯通與方法,幫助我們認識當時的文化與社會現(xiàn)象。此外,還有比較方法問題和儒耶比較,都是借著案例和一本書稿來分析其進路與溝通的可能性。
威廉·詹姆斯編*的這本《真理的意義(實用主義續(xù)篇)(英文版)》繼《實用主義》之后,威廉·詹姆斯把關于真理的演講、評論或論述合輯為《真理的意義》。威廉·詹姆斯強調經(jīng)驗是一種歷程,沒有任何一種觀點可以宣稱是真理的*后篇章。因此,真理是一種脆弱的平衡,當一種真理被建立時,正顯示其不足
同樣是8小時,為什么有些人時間總是不夠用,任務總是完不成?為什么一項簡單的工作有人10分鐘搞定,有人卻要1個小時,甚至半個工作日?根本原因就在于工作是否高效!沃爾瑪、豐田、通用、西門子、家樂福、微軟、谷歌……但凡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成功企業(yè),都有一套簡單、高效的工作方法,讓員工保持高效的工作水
《TheVarietiesofReligiousExperience》圍繞著抽象的哲學思想核心,來描述一些主觀精神體驗,從而構筑出詹姆斯的一套經(jīng)驗主義理論。經(jīng)驗主義提示我們,我們的自然經(jīng)驗、道德經(jīng)驗和慎行經(jīng)驗,恐怕都不過是真正的人類經(jīng)驗的一個片斷。經(jīng)驗主義模糊了自然的輪廓,開拓了廣闊的可能性和人類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