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駱玉明教授從魏晉時代的歷史背景切入,深度分析《世說新語》的著作。全書共分13章,亦為作者解讀《世說新語》的13個側(cè)面,其中包括彼時皇權與士權的關系、英雄與名士的異同、名教與自然的分疏、莊子哲學對時人的影響、藥和酒的文化、清談的風氣、士人的理想人格、士族的婚姻家庭及女性的風采,等等。還原了《世說新語》及其時代政治結(jié)
《西廂記》是元雜劇大家王實甫的代表作,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問世以來,受到學術界、戲劇界及社會輿論各方面的重視。明清時期,有關《西廂記》的校注本、評點本、插圖本刊行達數(shù)百種之多,成為我國古典戲曲中版本最多、流傳最廣的一部劇本!段鲙洝犯桧灹艘詯矍闉榛A的結(jié)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聯(lián)姻方式,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
《定庵詩話》是近代云南著名學者由云龍的一部重要詩學著作。本書是以云南省圖書館藏《定庵詩話》為底本,以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第三冊沈蘅仲、王淑均校點《定庵詩話》為參照,進行詳細?、注釋和箋補,也是《定庵詩話》的首次系統(tǒng)整理和箋證。
"《萬物有靈》是主打“愛與感動”的動物主題溫情短篇故事集,選取真實發(fā)生、讓人淚目的動物事件,用細膩溫柔的筆觸,從動物的視角出發(fā),以講述童話故事一般的口吻,講述動物與人類、動物族群之間、動物與自然的故事,帶我們逐步了解動物如何像人類一樣組建家庭,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以應對生存挑戰(zhàn),如何拼盡全力只為了保護下一代……孩子們讀后
本書利用敦煌、吐魯番、木鹿城等絲綢之路重鎮(zhèn)出土的梵漢寫卷,從故事、詩詞、典故、變文、壁畫等資料中,爬梳出隱含於內(nèi)的中印文學與文化的元素,尤其是多語種民間故事跨時空的不同形態(tài)及其跨文化的流變軌跡;將中古絲路的中印文學交流以及多元文化相遇的活動,放到橫跨亞歐大陸的廣闊背景和長時段中去考察,全面揭示相關民間故事的文本及其圖像
《和靖尹先生文集》是宋代學者尹焞的詩文集,包括《年譜》一卷、《奏札》兩卷、《詩》《雜文》《書》共一卷、《壁帖》一卷、《師說》三卷、《薦札》《告詞》共一卷、《銘記》《祭文挽章》共一卷,另有《附錄》一卷。尹焞的詩文集南宋時即有刻本,明代后出現(xiàn)兩個版本體系,均出自宋本,一是明嘉靖九年(1530)紹興知府洪珠刻本,為十卷本,天
從物資匱乏到日益豐富,時代浪潮滾滾向前,身為見證者的80后,記憶里藏著無數(shù)往昔的珍貴碎片!睹篮脰|西說明書》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打開通往過去的大門。 作者王立以獨特的老式黑白文字說明書結(jié)合精美插畫,將餅干盒、搪瓷杯、老式縫紉機等超300種物件一一呈現(xiàn)。這些物件不只是舊物,更是時代變遷的生動注腳,串聯(lián)起80后從懵懂孩童到
《涇皋藏稿》,二十二卷,明代顧憲成撰。 顧憲成一生著述頗多,《涇皋藏稿》為其晚年自編稿,初刻于萬歷三十九年(1611)。本書收錄顧氏平生書、疏、記、序、傳、志等體裁的文章,共二十二卷,較為詳細地反映了他的哲學理念與政治見解。 本書的整理以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明末刻本《涇皋藏稿》為底本,據(jù)校點者考證,此本即為萬歷年間的初刻
本書對清代云南劍川文士陳偉勛的詩歌理論著作《酌雅詩話》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研究。陳偉勛《酌雅詩話》詩學理論之得在于對儒家式主體人格修養(yǎng)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推崇,特別強調(diào)詩人雅正的性情對詩歌境界的決定作用,強化詩歌在倫理道德、為人處世、家庭教育等的作用,對提出的詩學概念如“理趣”等進行了深入闡釋。其失在于對儒家式主體人格過度推尊,詩
文學批評傳統(tǒng)上仍然致力于從認知、審美、倫理等分化性層面闡釋“文學性”,但如何對三者進行一種精確的綜合,并與文學批評的“當下性”關聯(lián)起來,實際關系到文學批評如何在其歷史演進的過程中,重新確立自身價值的問題。以馬克思主義批評思想為指導,以本雅明的文學批評為轉(zhuǎn)折點,以門檻、見證、情感為關鍵索引,本研究將以莎士比亞到城市文學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