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創(chuàng)立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也是海內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專業(yè)學術團體。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之宗旨,融詩書畫印于一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譽。本書研討范圍包括三大方向:一、傳承宋韻文化之宋代金石學與印學收藏研究。二、古璽印收藏史研究。古代璽印收藏的記載至少可
本書是以桐鄉(xiāng)現(xiàn)有的歷史遺存為主題的桐鄉(xiāng)地域文化書籍。內容是以8名作家走讀的方式,感悟目前桐鄉(xiāng)有代表性的歷史遺存48處,通過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生發(fā)獨特感受,將歷史與時代精神深度融合,讓讀者在了解這些遺存歷史文化的同時,更真切感悟到它們的精神所在,產(chǎn)生新的啟迪。閱讀此書,讓更多桐鄉(xiāng)人可以深入了解桐鄉(xiāng),更多來桐鄉(xiāng)的人可以融
本書以金華地區(qū)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為例,分三部分介紹文物館藏:第一部分用中英雙語重點闡述金華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文物,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文物寓意以及文物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第二部分對金華地區(qū)文博單位的館藏精品進行中英簡述;第三部分對文物介紹中出現(xiàn)的難詞進行中英解析。本書有利于金華地區(qū)文物文化的傳播和傳承,文化“走出去”。
本書據(jù)手稿整理而成,分凡例、序言、正文、附錄、后記五部分。包含學習“蘇秦縱橫”的帛書二十七章,其中書信十章、說詞十七章,分章節(jié)對其進行考釋,并附二十七章時間次序。
本書作者通過文物考古資料、傳世文獻、出土文獻的互證,系統(tǒng)整理武威西夏墓出土的木板畫及木板題記概況,探討了武威西夏墓深受中國古代中原墓葬習俗影響,分析了這批資料的文化內涵、歷史和藝術價值,揭示了多元文化影響下的西夏喪葬習俗和源流。該書不僅填補了武威西夏墓出土木板畫研究的學術空白,還可為西夏學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
本書主要介紹了馬蹄寺石窟群的圖像藝術。馬蹄寺石窟群因結構嚴整、統(tǒng)一和諧、富麗堂皇而聞名于世,極具學術研究價值。作者以金塔寺、千佛洞、馬蹄寺以及上中下觀音洞等馬蹄寺石窟群的圖像為研究對象,通過零碎的文字記載以及歷史圖版,結合實地考察,全方位、多角度地透視馬蹄寺石窟群的圖像藝術,進而對其圖像原始意涵、圖像與修行儀軌之間的互
本書以作者多次實地尋訪、考察巴蜀石窟的經(jīng)歷,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結合通俗性的文字語言,深入介紹了巴蜀石窟的歷史變遷,尤其是晚唐、五代至兩宋時期,以安岳、大足一帶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為典型代表的本土佛教文化的繁榮,為廣大讀者精呈現(xiàn)中國寺觀壁畫、造像、彩塑和建筑等歷史遺跡的別樣之美,帶領讀者感受巴蜀石窟深厚的人文內涵和獨特的美學
本書研究了北京西山永定河石碑文化,共收錄400余方碑刻拓片,涵蓋民俗史、宗教史、長城史、村落史等,通過石碑石刻文化呈現(xiàn)了遼、金、元、明、清在文字、書法、雕刻、繪畫、建筑等多方面的藝術風格。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文物類型情況簡介、文物保護修復原則、青銅器及腐蝕產(chǎn)物的科學分析、文物保護修復實施流程、文物保護修復具體實施等。
本書介紹了三十棟別具特色的天津名人故居,講述曾經(jīng)發(fā)生在其間的時代故事,折射出近代天津乃至近代中國的真實履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