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以及世界文化秩序正在被重新型構。令人警醒的是,中國現代以降傳統(tǒng)文史哲即基本處于斷裂狀態(tài),如何在全球性及現代性全新前提與語境之下予以重新整合,如何重新建構中國和中國人的主體性,并從歷史主義傳統(tǒng)的人文主義向現代社會科學意義上的人文主義全面開放,是當下人文科學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本書側重于“人文重塑”的
課題《1930年代中國現代作家群落研究》針對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研究的困境,提出“現代作家群落”的概念,運用作家群落的研究方法,對1930年代中國現代作家群落生成語境、文學形態(tài)、文化心態(tài)、文學出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解讀和剖析,準確概括了這一時期作家群落的生存與發(fā)展的特點。
《多民族文學史觀與中國文學研究范式轉型》是21世紀以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理論與批評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研究的集成之作。作者在全面闡釋多民族文學史觀的理論基礎、基本內涵、結構要素、現實價值和學術意義的基礎上,重新探討了中國文學的時間、空間、中國文學史的國家知識屬性等中國文學研究的基本問題,總結了多
《追尋意義/文藝報文叢》精選了一百余篇《文藝報》近年刊發(fā)的文學評論和藝術評論文章,分為當代文學評論、網絡文學評論、華文文學評論、兒童文學評論及藝術評論五個專題,所選文章既有對當下*新文藝動態(tài)的觀察和分析,也有對*新文藝作品及時到位的評點。全書匯聚近年文藝發(fā)展態(tài)勢,集中展現新老批評家的學術堅守和批評風采。
唐瀚存是近年活躍在全國文壇的青年評論家,立足西部,放眼全國,勤奮多思,有獨特見解。但兩年前我對其書稿《西邊的詩學》,未予通過評審,當時我認為,他“對重大論題研究不夠”,“體系性弱”,“略嫌蕪雜”,F在,經過兩年努力,《一對青白眼——當下文學的冷熱觀察》以新面貌出現,在廣闊性、深刻性、尖銳性上,都有長足進步。本書“本體論
《王方晨創(chuàng)作論》一書分為總論和分論兩大部分,總論主要從王方晨文學創(chuàng)作的背景、傾向和特征入手,分析論述王方晨文學世界的整體面貌和基本樣態(tài);分論是以王方晨小說代表作為審視對象,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對其小說內在肌理和審美風格展開論述。
由陳龍*的《地獄觀念與中古文學》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地獄觀念與中古文學的互動關系,涉及佛教人生觀、果報觀以及佛教倫理、儀軌的問題。重點討論了佛教地獄觀念與中古小說、地獄觀念與詩歌創(chuàng)作(包括精英詩歌和白話詩歌)兩個方面的問題。前者認為地獄觀念的傳播突破了本土慣有的歷史敘事傳統(tǒng),促成了小說虛構(fiction)意識的形成,提高了本
聆聽感悟大師經典:郁達夫名篇名句賞讀
聆聽感悟大師經典:徐志摩名篇名句賞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