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大后方的陜西》是西南大學潘洵教授主編、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中國抗戰(zhàn)大后方分省研究叢書”之一,主要敘述全面抗戰(zhàn)時期的陜西相關情況。其中第一章主要討論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前陜西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及交通情況,以期對此一階段有一個概略性的了解。第二、三、四、五、六章主要從政治、軍事、經(jīng)濟、社會、教科文衛(wèi)5個重要方面分析陜西
本書以蕭致治先生口述為主,其家人、學生訪談資料為輔,由蕭先生外孫女朱思敏等整理、弟子楊衛(wèi)東主編,計19章50萬字。全書以蕭先生的個人經(jīng)歷與學術研究為主線,用樸實的文字講述了其家庭、求學、工作、治學、生活等方面的精彩篇章,并總結了蕭先生一生秉持的“三不”精神,即治學不茍、科研不懈、為人不爭,反映了近百年來一代知識分子歷經(jīng)
本書記錄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近代化學工業(yè)的奠基人侯德榜先生的一生事跡。全書共十章,從侯德榜先生少年苦讀,勵志報國開始;到中年學成歸國,產出化肥,利國惠民;到老年鞠躬盡瘁,量產碳酸氫銨,再攀高峰。書中穿插近百幅圖片和照片,使讀者在了解侯德榜事跡的同時,也看到了中國科技發(fā)展所走過的艱難歷程。全書旨在弘揚侯德榜先生的愛國精
本書為歷史資料匯編類圖書,是寧國市政協(xié)組織編寫的“寧國市地方文史資料”圖書之一,收集史料時間段為清代咸豐至同治時期(當時稱“寧國縣”)。全書共分為四部分:一、清咸同年間發(fā)生的社會戰(zhàn)亂概況;二、史籍記載(志書記載和家譜記載)咸同年間寧國縣社會戰(zhàn)亂而造成的史實;三、社會調查與研究;四、附錄(咸同年間寧國縣人口銳減的原因以及
本書以漫畫形式簡要講述了宋朝的歷史。馬小飛、夏琳琳、劉大壯是三個探索欲較強的孩子,他們對歷史頭疼,不喜歡學歷史。腦洞大、愛冒險的馬小飛和他的兩個好朋友夏琳琳、劉大壯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的困惑:怎樣讓同學們支持自己競選班委?怎樣在自制飲料比賽中脫穎而出?怎么準備參加宋朝街市的主題活動?怎么才能在園游會上把小餅干都賣光?學“
《青史留真》主要以思想、文化、任務為主線,著重推出一批當代文化人的口述回憶,之前我社已經(jīng)推出了兩輯!肚嗍妨粽妗(第三輯)設立“文化名家”“科技人生”“文化紀實”“藝苑春秋”“學府生涯”等專欄,總共收錄文章33篇,一共45萬字,主要輯錄了龔育之、史鐵生、汪國真、車輻、周少稷、吳宓、湯炳正等文化名家的口述或回憶;以及杜甫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是多層次、全方位的藝術巨匠。他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豐富的閱歷,在中華文明、世界文化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者李旭紅(筆名銅河)飽含對蘇東坡的欣賞、仰慕,以蘇東坡一生中重要的人生節(jié)點和大事件為主線,描繪了蘇東坡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有趣有味、豐富多彩的傳奇人生。作
本書是作者研究蘇軾的學術論集,包括學術考論、研讀隨筆、書評序跋及會議致辭。內容涉及蘇軾的治國理念、廉政思想、教育思想、美學思想、詩歌理論、嗜石趣味、禪悅傾向及文獻考證等,并討論了蘇軾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意義,尤其是其藝術人生智慧對當代文化的影響。本書論述范圍包括蘇軾詩、詞、文各種體裁和書畫作品,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闡釋蘇軾的
三蘇蜀學指北宋時期以蘇洵、蘇軾、蘇轍父子為代表的一個別具特色的宋學學派,其在中國思想文化史和巴蜀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蘇蜀學經(jīng)時代傳播在歷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包含著的情理結合、文道并重以及肯定“文”的獨立藝術價值和審美意識等特點,以及愛國、勤政愛民、重視義理,崇尚自然等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三蘇蜀學的內涵和精華,而
南武城曾氏家族是一個綿延千載、人才輩出的家族。曾子主張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yǎng)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本書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主要從思想文化的角度對曾氏家族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作者參考和查閱了大量原文記載和相關研究資料,從曾子的家世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