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史二氏墓志銘稿卷,北宋黃庭堅書,由《王長者墓志銘稿》和《宋盧南詩老史翊正墓志銘稿》合成。紙本,行書,分別書于黃庭堅40至45歲、55歲前后至60歲之間!锻跏范夏怪俱懜寰怼酚霉P緊峭,結體雄健,自然生靈,富于變化,反映了黃庭堅的書藝特點。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黃牧甫(1849—1908),安徽黟縣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別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義,著存《竹瑞堂集》。黃牧甫在篆刻藝術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不為明清流派所束縛,雖遍學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豐富的金石學的學識,與印藝很好地結合起來,不但把古璽藝術介紹于當代,同時將幾百年來以
宣傳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起到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本書從黨的宣傳工作的實踐出發(fā),系統(tǒng)梳理和總結宣傳工作的100個關鍵詞,然后以點睛之筆予以注解,介紹具體的時代背景和意義,后以中國傳統(tǒng)的印章篆刻方式,集中呈現(xiàn)出來。本書文字精煉,全彩印刷,彰顯出濃郁的中國風意象,具有極強的收藏鑒賞價值。
字體設計體現(xiàn)工匠精神,如何忠于原創(chuàng)又加入新意?從個體樣貌到整體氛圍,如何用字體來展現(xiàn)時代感?中日韓字型各自為政,一款字體如何取舍,尋找眾人都能認同的方式?一種好選擇勝過無數(shù)可有可無的選項,如何鍛煉評斷文字的眼光?從規(guī)畫設計到實際使用有漫長的過程,如何發(fā)掘使用者的真實需求?獨一無二的設計不一定是好的設計,如何打造有個性又
中國篆刻技法叢書:丁敬篆刻及其刀法
瘦金書作為一種書法風格,是宋徽宗趙佶創(chuàng)立,為厘清宋徽宗瘦金的書寫脈絡,特選取其早期《秾芳詩帖》,稍晚期的《怪石詩帖》和用筆更靈活,帶有明顯行書筆意,筆勢圓轉流暢的后期作品《題瑞鶴圖》《題祥龍石圖》《牡丹詩帖》,以及故宮博物院所藏并非徽宗的瘦金書《跋李白上陽臺帖》《跋歐陽詢張翰帖》加以實臨與假想臨摹,通過對比,更好的理解
《北宋韓琦楷書信札》卷是北宋名臣韓琦的兩帖真跡紙本墨跡(《信宿帖》和《旬日帖》)與后世元、清兩朝十三段題跋的合裱之卷,現(xiàn)藏于貴州省博物館,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被列為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缎潘尢窞轫n琦寫給歐陽修的一份感謝信,感謝歐陽公所作名篇《相州晝錦堂記》。本書是迄今為全面、深入地對這件文物進行研
該書為文獻?闭碜⑨岊愔鳌T摃钊胝归_了對《墨池瑣錄》的文獻?焙妥⑨尅⒃u論、今譯工作,同時對楊慎書論專著《書品》和文獻專著《丹鉛總錄》《全蜀藝文志》以及詩詞文章中與《墨池瑣錄》內(nèi)容有關的書法理論進行篩選、校勘和注釋工作。這一工作將有助于深入理解楊慎的書法美學思想、明代中期的書法理論水平、審美取法和成敗得失,有助于
本書以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文字發(fā)展為脈絡,從藝術設計的角度,闡述了云南少數(shù)民族文字在不同時期的視覺形態(tài)與特點,并以此研究總結了漢字的造字方法及設計方法。全書共分七章,內(nèi)容包括緒論、文字之美、字在云南、彝族文化與文字形態(tài)、納西族文化與文字形態(tài)、藏族文化與文字形態(tài)、傣族文化與文字形態(tài)、基于云南民族文字造型的漢字字體設計研究。
《紅色記憶·硬筆書革命詩歌楷書字貼》是一本別樣的字帖。這本字帖的別樣,不在于用筆、字體,而在于內(nèi)容!都t色記憶·硬筆書革命詩歌楷書字貼》收錄了56人67首詩歌。這56人中,大部分是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不是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的,也為民族獨立、國家進步做出過自己的貢獻,其中有的堪稱中國共產(chǎn)黨的親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