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元代名碑名帖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漢代隸書名碑《曹全碑》作為教學范本。全面細致地針對80例偏旁部首,在該碑銘中甄選相應的范字進行分析講解。每個范例有原碑范字、臨帖示范、部首講解、難點解析、書寫筆順、延伸閱讀、舉一反三等內(nèi)容,每個偏旁部首配有視頻示范講解!恫苋穼贃|漢末年隸書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中國東漢時期
題跋,是中國古已有之的一種文章樣式,寫在書籍、字畫、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題”,后面的文字叫“跋”。題跋原是題寫于載體前后的說明與評論文字,后也單獨另寫成篇,逐漸成為一種文體。張相在《古今文綜評文·跋》中將其分為故籍、書體、詩文和圖畫四種。宋元時代是題跋發(fā)展、形成和成熟的時期,本書主要圍繞宋元時代的“書畫題跋”進行論述。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儒學傳統(tǒng)與書法傳承,主要分為4章,分別從耕讀傳家的與書法傳承、古代書院的書法教學、儒學視閾下清代貳臣書家觀念、印論中的儒學研究四個部分進行闡述;中編:儒學家的書法觀念與實踐,分為5章,分別從儒學觀念下的韓愈書法研究、蔡襄的儒學思想與書跡研究、儒者黃道周的書學研究、儒學觀念下的洪亮吉書法研究、郭
本書中說,“此印存版本頗多,似系以墨拓散頁供朋友索取所致!惫释断黪龔]印譜》者,內(nèi)容各異,相同者甚少。本書所據(jù)底本為童衍方先生所藏四冊本,以及楊廣泰先生所藏二冊本兩種,共計八冊,現(xiàn)合輯為四冊。此中甚多印作為未見以往出版著錄的新資料,不論從資料角度還是從欣賞角度都具有出版價值。
本書精選了一些名家題跋以及佚名的經(jīng)卷佳作等,可使讀者對歷代書法的面貌有更廣泛、詳細的了解。
本書是長沙美術館、湖南省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積厚流光--二百年來湖湘名人法書展”的配套出版物。收錄作品為清代以來湖南名人及與之有緊密關聯(lián)的墨跡百余件,蔚為大觀。由“三河之役”展開,以清廷要員、湘軍巨擘于此役前后致李續(xù)賓兄弟函札五十五通作為史實依據(jù),于畫冊中呈現(xiàn)!耙挥[云章”部分以撰寫《湘軍志》的王闿運來溝通兩代湖南人
本書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的“印記初心--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眾篆刻展“的作品集匯編。本書收錄了展覽上當代篆刻名家、篆刻愛好者的代表性優(yōu)秀作品,呈現(xiàn)當代篆刻藝術風貌,用篆刻的藝術形式表達對黨的祝福,表現(xiàn)對黨的擁護。
葉水林先生在工作之余堅持書法臨習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過幾十年的實踐,他對唐代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的書法藝術以及漢代隸書有較為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書寫技巧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度~水林隸書作品集》一書收錄葉水林先生近幾年創(chuàng)作的隸書作品一百余件,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了他幾十年研習漢隸書藝的成果,作品氣息端莊、典雅,受到業(yè)內(nèi)專家的好評,同時具有較為明
《中國古代書法教育制度研究》是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朱建華的一本學術專著,總計約15萬字。書法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在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分化出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這兩種功能在古代社會又互相交叉、互有滲透,書法教育也因此生發(fā)出跟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相對應的非藝術性和藝術性的兩種立場。本書同時兼顧了這兩種書法教育立場,以朝代為序
《中國書法全集》上迄史前和商周,下至近現(xiàn)代,總計100卷。立卷分兩大類:斷代卷、名家卷。每卷內(nèi)容有書法家評傳(或斷代專論)、圖版、書家書論、書家生平行蹤示意圖、圖版考證說明與釋文、參考書目等。本書稿為《中國書法全集》系列叢書中的一卷,本書收錄近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黃賓虹、林散之、陶博吾的書法作品二百余件,全面反映了三人的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