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關注書法中的哲學思想,以哲學的視角研究了書法創(chuàng)作與理論。中國漢字經(jīng)過夏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大篆,春秋戰(zhàn)國和先秦小篆、隸書,到兩漢諸體齊備,書法作為專門藝術而形成。中國書法運用筆、墨、結構、布白等表現(xiàn)手段,通過線條、點畫等表達方式和變化多端的黑白兩色,傳遞著書家思想情感,生動表達中國哲學思想和書法藝術自身的辯證法。本
趙孟頫,元代書畫家、文學家。字子昴,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其書法篆、隸、真、行、草俱佳,以真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千字文》在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中,是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趙孟頫書寫過多篇《真草千字文》,此《楷書千字文》系從其中摘出,放大出版。可以讓讀者在練字的同時品讀經(jīng)典。
姚孟起,字鳳生,一作鳳笙,清代吳縣(江蘇蘇州)貢生。以正書名世,正書宗歐陽詢,嘗臨《九成宮醴泉銘》逼肖。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為楷書極則。不過,對于初學者來說,這種法則無疑加大了學習的難度。姚孟起就是這種標準體系的忠實踐行者,雖然,姚孟起在字的體形上刻意求工時,難免會失之于刻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歐陽詢原書的意趣、風度
本書是由書法理論家李一所著。以章草的形式書寫題跋。主要包括薛永年序、莫言序、徐州漢畫像石跋二則、嘉祥南武山漢畫跋、西漢禳盜刻石跋、漢校官碑跋、唐開元硯拓跋、紫云愁玉硯跋等。
本書是作者對劉世衡詩文、書法等遺稿做出的整理和注釋,主要包括三方面內(nèi)容:一是對其詩文書法等做出釋文;二是對凌亂的手稿進行科學的問題歸類;三是制定劉世衡年表。這本書不僅能帶給讀者一定的藝術熏陶和享受,某些方面還可彌補史書記載之缺,具有一定史料價值。
本書邀請了26名全國書法名家的46件臨創(chuàng)作品示范展出,精選出了96名通渭籍書法家的184件作品展出。樹立正確的學習書法的世界觀。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名人著述和墨跡都是珍貴的學習資料。只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堅定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方向,才能保持學習書法的正確方向和持久動力。
趙孟頫的詩賦及文章,清邃高古,讀來往往使人有飄然出世之感。在至元年間的詩人之中,趙孟頫與戴表元等人一起,力掃南宋卑弱習氣。他善于融篆籀之法于繪畫之中,竹石、人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無疑是一代畫壇領袖。在詩作之后題跋中,趙氏詳細道出書寫時間和書寫詩作的經(jīng)過。藏家裴氏在書后有兩段題跋,盛贊這件《趙孟頫書織圖詩》真跡之美
在書法史上,顏真卿是繼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本書所錄顏書,內(nèi)容涵蓋行書、惜書兩大部分,精選版本,分類明晰,排次有序,包括《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爭座位帖》《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等有名作品。借此,讀者可以盡觀顏真卿書法的總面貌,在眾多書帖中領會書法之“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的風神與氣魄。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對書法非常喜愛,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之一。一三希堂一,是乾隆皇帝的書房名,《三希堂法貼》正是乾隆皇帝命朝臣所編刻的法帖巨制!度L梅ㄙN》收藏魏、晉至明代書法家的代表作品,為后世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書法真跡!度L梅ㄌ穬(yōu)中選優(yōu),精選了《三希堂法帖》中著名書法家的著名作品,可以讓讀者在較少的時
本書首先介紹了書法的概念、中國傳統(tǒng)書法的發(fā)展、書法的常用工具與學習方法等;隨后介紹了書法教育理論、現(xiàn)代書法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書法教學與素質教育、書法教育的發(fā)展策略等;接著闡述了書法教學的原則、方法及過程,詳細探索了書法的理論教學、臨摹教學、欣賞教學、創(chuàng)作教學等內(nèi)容,并從毛筆書法、硬筆書法、粉筆書法等角度探討了相應的教學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