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關于華容縣芥菜研究的書,作者劉子華,趙宇。華容種植芥菜歷史悠久,據縣志記載,始于魏晉時期,是久負盛名的“中國芥菜之鄉(xiāng)”。2013年,“華容芥菜”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5年,全縣芥菜種植面積13萬畝,是全國最大的芥菜生產區(qū)。中國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8.77億元,居全國蔬菜類排名第9位,湖南省第1位。
本書按照集成示范與研發(fā)應用相結合的思路,借鑒現代雨洪管理措施以及園林綠地雨水利用控制領域研究進展,圍繞城市綠地水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問題,保證城市綠地生態(tài)功能提升的前提下,解決城市綠地集水-用水最佳管理技術難點,形成科學量化的標準、可操作易執(zhí)行的管控程序和工程示范模式,并進行推廣應用,為完善和提高綠地水資源利用效率提供改造
嫁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無性繁殖技術,通過嫁接可以保持果樹優(yōu)良品種的特性,提高抗逆性,可使樹體矮化便于機械管理,嫁接樹能提高結果,早期豐產。本書由北京農林科學院林果研究所高新一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王玉英研究員合著。本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果樹嫁接的含義、果樹嫁接的意義、果樹嫁接成活的原理、砧木的作用及
本書以問答的形式闡述了雙季優(yōu)質稻的概念、生育特性、產量和品質形成規(guī)律等基本理論,介紹了雙季優(yōu)質稻種植全過程中的技術要點,包括整地與育苗、栽插與肥水管理、機械化種植、直播種植、稻田診斷與防災減災、綠色生產等方面的內容。
本書共分上、下兩冊,上冊主要內容包括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概述、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設計、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水土流失形式、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水土流失特征、水土保持工程調查與勘測、水土流失預測與分析等6篇;下冊主要介紹水土保持措施、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效果分析、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模式研究
本書為廣大讀者介紹濱海鹽堿地的成因、分布、特性以及改良方法和濱海鹽堿地作物生長發(fā)育特點及其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濱海鹽堿地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提供較為通俗的技術指導。第一章概述了濱海鹽堿地的成因、分布、特性以及改良方法;第二章重點闡述了鹽堿地作物的鹽害機理和生理特性;第三章至第八章詳細闡述了鹽堿地糧食作物(水稻、高粱、谷
本書包括我國南北方主要果樹:蘋果、梨、葡萄、桃、李、杏、櫻桃、棗、核桃、柿、栗、草莓、獼猴桃、柑橘、香蕉、杧果、枇杷、荔枝、龍眼,共19種;記述這些果樹上的主要病蟲害共計140多種。
本書為開放教育教材,涉及:病原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臨床診斷學基礎,相關實驗指導。
本書系統介紹了蘇州市常見城市綠化植物的病蟲害。常見城市綠化植物包含喬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竹類及水生植物;蟲害部分記述其形態(tài)特征及危害、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方法,每種蟲害均附危害狀或形態(tài)等生態(tài)照片;病害部分記述其癥狀、病原及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方法,每種病害均附有發(fā)病癥狀生態(tài)照片。
本書為甘肅省文縣尖山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書中收錄了保護區(qū)高等植物177科683屬1673種及種下單位,其中一級保護植物1科2屬3種、二級保護植物15科21屬29種、蘭科植物有25屬45種、藥用植物110科357屬500種;脊椎動物18目62科202種,其中兩棲類2目3科6種、爬行類2目5科21種、鳥類9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