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書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定,儒家原始經典之一,完成于戰(zhàn)國中后期。該書詳實地記載了孟子的思想、言論和事跡,是了解孟子哲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化主張及其學說的直接、可靠的資料。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體現道家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包括內篇、外篇和雜篇!肚f子》一書,內容博大精深,行文恣肆汪洋,涵蓋了天道無為、萬物齊一、世間和出世間等重要思想法則和修身養(yǎng)性之道,是傳統文化中偉大不朽的經典之一,在中國文化的建構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
《道德經》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為韻文,分道經和德經兩部分,又稱《老子》,是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性著作。重在詳盡論述作為宇宙本體、萬物之源和運動規(guī)律的天道,并以之關照人道,指導治國和修身,涉及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各個方面,用樸素的辯證思維構建起獨特的理論體系。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
近些年,隨著國學熱、儒學熱的高漲,對于《孟子》的研究也日漸成為新的焦點,一系列的研究機構以及與孔子、孟子相關的文化產業(yè)遍布國內乃至世界。孟子研究正成為山東文化的一面旗幟。該項目將對《孟子》一書的研究資料進行系統的整理,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全面展現《孟子》一書的歷史流變過程及流傳的全貌。
《墨子精解》主要介紹了墨家的倫理思想、政治思想、經濟思想、宗教思想和軍事思想。墨家在戰(zhàn)國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為“顯學”。墨子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節(jié)用等,對哲學、邏輯學都有研究和貢獻。
本書立足于漢晉數百年經學史中的今古之爭,詳細梳理了董仲舒、何休的《公羊》學,及其與《左氏》學的關系。并且,本書亦凸顯了董仲舒與何休的差異,并試圖揭示這種差異對于清末《公羊》學的巨大影響。本書長于對《公羊》義理、條例的分析,以及相關經學史脈絡的梳理,是一種不同于思想史論述的經學著述。
本書以堯斯、伊瑟爾的接受美學理論為基礎理論,同時結合明代《莊子》接受的實際而展開研究。具體則從縱橫兩個方向展開,即縱向的明前期和后期兩個時段,橫向的文學、注本和理性闡釋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