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發(fā)揮我國在國際交流中的重要大國作用,更好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戰(zhàn)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21年底設立“區(qū)域國別學”為交叉學科一級學科,強調跨文化通識教育亟需打破重歐美輕世界其他戰(zhàn)略區(qū)域的傳統(tǒng)做法,打破文科內部壁壘。本教材分別選取東亞地區(qū)、北歐地區(qū)、南歐地區(qū)、俄羅斯、巴爾干地區(qū)、東非地區(qū)、北非地區(qū),中亞區(qū)域、東南
《蔣風評傳》是以“蔣風對中國兒童文學的貢獻”為主題主線而撰寫的紀傳體評述著作。蔣風對中國兒童文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這部《蔣風評傳》對其作了較為客觀、全面、系統(tǒng)、科學的評述,文稿主要從八個方面加以概括:一是“為兒童文學而生的”一生;二是中國兒童文學學科建設的開創(chuàng)者與奠基人;三是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兒童文學理論的杰出代表;四是確立
民國時期正值文學改革大潮流,傳統(tǒng)文學漸漸變得不受重視。不過源于民間的詞因為文字比較通俗、內容以男女情愛為主,符合當時提倡通俗文學的思潮,而得到了不少重視。當時出版的詞集注釋大增,由清代及以前的不足30種,在不足40年間大增至接近100種。這些注釋雖然多是當時的教科書或普及性讀物,卻是研究民國學術的重要研究材料,值得置放
2022年,我們身處新時代的新變局之中。世界格局多變,高新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也正將我們拉入了現實與虛擬交互的“元宇宙”世界中?苹眯≌f以預見性與創(chuàng)造性為我們認識、理解并應對近未來技術世界提供了多層面、多元化路徑。因此,基于這種新語境,我們將在時代大變局和科技新探索中深刻挖掘科幻文學的文學意義與現實意義。本書是基于“大變局與
本書在數字技術的背景,或者說從智人到機器智人的文化背景下,重新思考了文學在創(chuàng)造當代文化想象中的作用。“計算者”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指那些被雇來做計算性的事務勞動的人,且大多數是婦女;而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當今世界,“計算者”的復雜功能已經由電腦來擔當。作者通過對計算機這一人造生命模仿物的擬人化和哲學化分析,并引入文學文本
《睡好的福分》是一本關于睡眠的隨筆集,是著名文學家王蒙和著名醫(yī)師郭兮恒關于睡眠問題的深度談話錄。兩位作者分別從文學、哲學與臨床醫(yī)學的領域出發(fā),結合生動的經歷與案例,分享關于睡眠的頂級哲學理念與蕞新科研結論。王蒙老師從自身生活經驗出發(fā),講述自己從少年失眠到老年善睡的逆襲經歷,巧妙融合莊子的心齋與孔子的君子論等哲學智慧,生
這是一部當代小說名作的成長史。 它從《第二次握手》《活著》《白鹿原》等九部當代小說名作的版本變遷著手,講述它們如何由初版本,或者經由影視改編、出版機構的介入,或者出于評獎的需要,或者由于社會文化的影響及作者藝術完善的追求,經過一次次的修改,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模樣。 它以細致的異文匯校,將小說不同版本間從字句到情節(jié)、人物形
在西方文學史上,19世紀是一段極為重要的時期:興起于18世紀的小說在19世紀登堂入室,真正成為一種能夠與詩歌、戲劇鼎足而三的獨立且嚴肅的文學體裁。隨之而來的是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高度繁榮以及一大批文學巨匠的誕生,這些作家以極大的勇氣直面本國困境與時代弊病,對現代社會的成就與矛盾,以及現代人在物質與精神上的卑鄙與高尚、墮落與抗
本書對中國當代文學闡釋學的千余種文獻進行系統(tǒng)整理,構建了互補互證的文獻資源體系,為建立兼具古典性與當代性、中國性與世界性的中國文學闡釋學提供了堅實的史料基礎。書中揭示了中國當代文學闡釋學區(qū)別于西方文學闡釋學的獨特性,強調了以應用為導向的中國文學闡釋學對世界文學闡釋學的重要貢獻。通過分析不同文學闡釋學中國范式所蘊含的中國
《歷史敘事和時間意識:與文學史和文學現場有關》系文學評論家孟繁華關于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現場的研究成果。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歷史和敘事是對當代文學史研究的新的思考。慢,是前現代生活和美學的主要方式乃至價值取向,也是希望當代文學研究能夠稍稍慢一點,冷靜一點。第二部分新潮汐是對當代文學史和當代文學現場新現象的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