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讀莊子的《齊物論》以前,開篇就引用了莊子的幾段話,并不是想證明什么,只是想說解讀古人的著作是無圭臬可尋的,無論從哪個角度解讀都可能打開我們的心智,讓我們可以浮想聯(lián)翩地探索古人著作中的奧妙。但是,古人的智慧和學問是不能用今天我們的一般常識和思想去解讀的。那么,在研究古人經典著作時,我建議盡量把精力放在原典中,按自己的
《說儒》由我和楊名先生共同完成,他負責先秦至南北朝,我負責隋唐至現代。由于篇幅過長,就決定分冊出版。楊名先生的那部分已經以《說儒》(先秦—魏晉南北朝)在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對儒學爭論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此書。在“說儒”問題上,本書難免有所遺漏和不足,這既有學識疏淺的原因,也有角度不同的問題,請讀者寬宥。同時,
《老子》書之作者及成書年代,為歷來中國思想學術界一大“懸案”。舊說老子在孔子前,近代學人梁任公批評胡適之《中國哲學史》.乃主老子書出孔子后。顧頡剛、馮友蘭兩人從其說,主老子在莊子前。錢穆的作品系列之一——《莊老通辨》,作者本著孟子所謂“求知其人,而追論其世”之意旨,梳理了道家思想乃至先秦思想史中各家各派之相互影響、傳承
本書為20世紀易學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對研究學習《周易》提出了許多卓有見解的觀點,出版價值高。
《宗教、哲學與社會研究叢書:道法自然論:《道德經》通解》以樓正本《道德經》為底本,并與其他版本進行認真校勘,在保證《道德經》原文可靠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對歷史、社會、人生乃至個人德性與身心調養(yǎng)的深切認知與體會,對《道德經》進行了充滿哲理的解讀!蹲诮、哲學與社會研究叢書:道法自然論:《道德經》通解》是一部以《道德經》為依
本書原名為《孔學新語》,是由南師懷瑾先生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對少數學子的講解整理而成,只講解了《論語》的前六篇,因念及時下青年學子閱讀習慣尚簡,并為初學之方便計,南師弟子劉雨虹等,將此書文句略加口語化,并將書名改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期能為年輕一代,略開易入之門。
《鬼谷子》是一部集縱橫家、兵家、道家、仙家、陰陽家等思想于一體的權謀理論著作,主要內容包括:經典再現、為人處世、管理謀略、商戰(zhàn)博弈、職場之道等。
《老子與哲學》是一本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眾的文化自信的通俗性的學術著作,作者以解構、建構和以文注文、以人注人的研究方法,秉持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堅持以老子注解老子,即以《老子》書中的概念、判斷和觀念以及歷史上記載的老子言行和事例,來詮釋老子的每一個思想觀點,避免個人的隨意發(fā)揮和任性議論。從這個角度來說,作者關于老子
繼《天下歸仁》后,王蒙再講傳統(tǒng)文化七年心血之作,洞明老莊的獨到精神本書是著名作家、學者王蒙先生全新力作,對道家經典《老子》、《莊子》進行了精彩絕倫、睿智深刻的“王解”與“評點”!巴踅狻笔亲髡叩慕忉屴D述,含有作者的讀書心得。而評點的追求是《老》、《莊》的精華元素與啟迪內涵的擴大化,目的是將道家經典作為一部活的、有針對性
本書收錄陳柱通論先秦諸子的著作兩種:《諸子概論》和《子二十六論》。兩書皆注重于諸子學說的政治、教育方面,折射出作者深切的現實關懷。《諸子概論》分論儒、道、陰陽、法、名、墨六家,述及各家之源流、代表人物、學說著述、歷來研究成果和各家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