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將11—12世紀拜占庭經濟和社會文字史料,分為七類進行整理,即歷史作品、檔案資料、修道院文獻、圣徒傳記、書信、演講辭、以及文學作品,分別介紹了作者、手抄本、出版和現(xiàn)代語言譯本情況、內容大意或者提要或者全文翻譯、在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史料價值等。本書還詳細介紹了11—12世紀拜占庭史料查找利用的重要工具書、史料匯編、史料
本書的主題是考察文化傳統(tǒng)在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轉化機制和創(chuàng)新路徑,以如何發(fā)掘傳統(tǒng)文化精神,從而重建現(xiàn)代中國的價值系統(tǒng)為理論線索。書稿分上、下兩編,上編考察以潘光旦、費孝通為代表的“社會科學的儒家思想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中國的開創(chuàng)及其思想史意義;下編考察中國現(xiàn)代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組觀念,闡釋作為“歷史經驗”和“文化記憶”的思想
嚴修(1860--1929),字夢扶,號范孫。晚清壬午科舉人,癸未科進士,曾任清廷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xié)修,貴州學政、直隸提學使、學部侍郎等職,被稱為“南開校父”。本書以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近代教育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嚴修先生一生經歷為主線,記述展現(xiàn)嚴修在社會劇烈變革中選擇教育救國之路,創(chuàng)辦模范中學的奮斗歷程,展現(xiàn)了嚴修先生
本書對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群體做出了集體考察,主要論述了9位重要的史學家,包括:喬治·魯德、羅德尼·希爾頓、克里斯托弗·希爾、約翰·薩維爾、霍布斯鮑姆、維克托·基爾南、多蘿西·湯普森、愛德華·湯普森和拉斐爾·塞繆爾。我們對他們的生平和重要著作、主要的史學思想甚至理論方法做出了探究,不但關注他們的史學理論和實踐,也重視他
通過符號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對具有戲曲元素的文物的藝術性,文化性,社會性進行解讀,在當下學術研究中是一個嘗試性的探索,并且結合當下的數字化手段,在四川地區(qū)的戲曲文物中對其進行數字化的修復與再現(xiàn),這是一種更為精準的實踐嘗試。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來闡述這一問題。第一部分為緒論,介紹了本次課題的來源、目的、價值、意義;第二部分
本書依據翔實的歷史資料,講述了近代中國著名的啟蒙領袖、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和早期領導人陳獨秀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他被譽為“思想界的明星”“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毛澤東語),也是無數青年人心目中的導師和偶像。鮮明的個性塑就了陳獨秀作為啟蒙領袖和中共早期領導人的角色,而書生意氣和固執(zhí)倔強的性格也使他最終走向孤寂與落寞。本書
本書以超萌漫畫和微信群聊的方式來串講中國歷史,進行歷史知識的梳理,從朝代的更迭,文學、藝術等主題展開討論,借由微信群中帝王的對話的形式來展現(xiàn)各個朝代的重要歷史事件和興衰沉浮,讓讀者以這樣一種輕松有趣的形式讀懂中國歷史,快樂增長知識。書中還特別設置了背景知識點一覽,各朝代皇帝的重要生平等也一并介紹,方便讀者對照查閱。
《韓國研究論叢》(簡稱論叢)為我社老集刊,自2012年起在我社出版,每年出版兩輯。論叢為我社優(yōu)秀集刊、CSSCI來源集刊,作者多為相關研究領域專家,書稿質量穩(wěn)定。本書稿為論叢總第44輯,2022年第二輯。本輯論叢共包括十六篇文章,主要分為三個欄目:政治與外交、歷史與文化、社會與管理,分別涉及俄羅斯的東北亞政策、基督教在
本書為宋南渡詩人群體的相關情況考訂,收錄宋代五位歷史人物劉燾、劉一止、李光、汪藻、王之望的行年系地譜,他們平生主要仕宦經歷、交游活動、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著述均發(fā)生在宋南渡時期。本書在已有諸作基礎上,廣泛查閱和整理譜主劉燾、劉一止、李光、汪藻、王之望相關資料,對其行事逐一編年系地,增補譜主事跡和作品,補充原考訂不詳之處,糾正
本書梳理了王安石“體要”觀的思想形成與實踐展開,分析了王安石對北宋王朝治理體系的構想的思想基礎與現(xiàn)實指向,以及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等七項新法在新“體要”中制度設計的內在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