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論述土庫曼斯坦獨立后二十七年(19912017)的歷史。上編對土庫曼斯坦1991年以前的歷史做了概述;與六卷本《中亞史》致力于中亞地區(qū)共性的研究不同,作者在概述中強調的是土庫曼斯坦地理、歷史和文化的個性。以2003年為界,中編論述了土庫曼斯坦政治體制、市場經濟體系的構建和意識形態(tài)的重構,探討了轉型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
本書為史家郭小凌的隨筆集。從歷史與考古的專業(yè)研究前沿內容說開去,兼及日常讀書思考,以及在博物館任職時牽涉的重要國際文物交流活動。作者認為,人類歷史沒有終結可言,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故而可以說,歷史永遠是人類關注自身、發(fā)展自我所無法繞開的研究領域。本書既是對人類歷史的隨筆式探論,也是對作者個人歷史的反顧與回味。文字之間,
本書是法國著名歷史學家馬克·布洛赫關于比較歷史研究的重要論文集。其中《論歐洲社會的比較歷史研究》為馬克·布洛赫史學著作中的名篇,是其全部著述中關于比較史學方法論的最集中的表述,其中提出的比較歷史研究所運用的方法及遵循的基本原則,展示了他關于比較歷史研究方法論的深思熟慮,被認為是關于比較史學的
西蒙·沙瑪在這部充滿挑戰(zhàn)性、波瀾壯闊的的編年史中寫道:在法國大革命前夕,舊制度遠非奄奄一息,而是充滿了活力和能量的跡象。這顛覆了許多傳統(tǒng)觀點。沙瑪主張,大革命并沒有產生一種公民的愛國文化,相反,在此之前這種文化就已經存在了。他認為,特權等級對新鮮血液持開放態(tài)度,資本主義貴族深入?yún)⑴c工業(yè)企業(yè),支持技術革新。
本書探討的主題是,學者如何反觀并分析自身的認識實踐過程,照亮被實證思維長期遮蔽的方法世界。作者嘗試以史觀與歷史質性分析勾勒這一方法世界的基本形式,以新的方法論重新認識中國歷史轉型士大夫政治等經驗問題與治理現(xiàn)代性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等理論問題。在反求諸己的認識實踐過程中,歷史可以獲得遠比研究對象豐富的意涵,為理解自身時代提
清代是禮學的高峰期。近代以來,清代禮學研究引起學術界廣泛重視,而以清代禮學文獻整理和清代禮學史研究為主要動向,清代禮學思想史相較于前兩者,雖有張壽安、周啟榮等人的著作問世,但仍顯薄弱。本書從清代禮學思想的角度,通過交叉學科的方法,詳加探討了有清一代各個時期代表性禮學大家的思想和時代風尚,對清代的義理禮學做了深入的考察,
歐洲工業(yè)發(fā)展是歐洲文明變遷的一個重要面相。歐洲文明最卓著的成就及其展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代性特征之一便是工業(yè)化,或工業(yè)革命。本卷從歐洲文明的角度關注歐洲工業(yè)的成長,展現(xiàn)了從中世紀到近代早期歐洲工業(yè)發(fā)展和變化的基本面貌,涉及工業(yè)的分布、組織和貿易,工業(yè)化的起源和差異、理論解釋和分歧,等等。作者對工業(yè)革命起源的探討尤其具有啟發(fā)性,他
本書是《話說世界》第9卷。講述新的利益集團開始產生,自尼德蘭革命后,相繼爆發(fā)了英國革命、法國革命。美國獨立放在本卷寫。 附:《話說世界》全套書20卷,每卷約25萬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圖片,時間跨度從史前至2017年(出書前截止)的世界歷史。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思想、文史、藝術、宗教、科學、社會日常生活等。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于5月5日親自赴巴黎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法人文交流更上新臺階。外國人如何看中國?本書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樣本!渡钤谥袊芬試H知名的電視界明星奧利弗·格朗讓先生在華18年來的節(jié)目制作經歷為主要內容,通過旅行見聞錄的形式,圖文并茂,回憶記錄他在中國各地拍攝的故事和體會。奧利弗
本書由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報社組織編寫,在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文化傳承發(fā)展主題系列宣講基礎上精心整理而成。樊錦詩、王旭東、王巍、孫慶偉、劉曙光、張志清、杭侃、劉斌8位文化領域名家,現(xiàn)場講述紅山、良渚、二里頭、大運河、敦煌、云岡、故宮、中華典籍等熱點歷史文化遺產的豐富內容與精彩故事。 本書知識性、可讀性強,廣博開闊的文明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