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為一位在一線從事30多年小學語文教學、教科研工作者的《論語》閱讀筆記。作者從2006至今,用還原生活的思路,從理解一個活生生的人的角度來《論語》、讀孔子,在閱讀過程中除了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孔子的思想智慧之外,通過這樣的閱讀重新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學批評理論“知人論世”的觀點,讀出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真性情孔子來。
在歷史的流變長河中,由于不同的時代觀念與思維方式,以致同一部《莊子》呈現(xiàn)出五彩斑斕之狀態(tài),或道或儒,或消極或積極。然在內憂外患的晚明時期,僧界卻掀起了一股莊學研究熱潮,既在文中大量援引《莊子》思想,而且多位高僧還專門注解或評論《莊子》。而有意思的是,即使同為僧人的他們,卻不僅在莊佛之辨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即有的高僧
本書從“道”的元學內涵入手,從原始宗教文化、哲學以及西方現(xiàn)代物理學三個角度,論證了《莊子》“道”的本體論哲學的內涵與價值。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的美學、文學藝術理論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幾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特別對其“寓言—隱喻”式的語言思維方式在理論層面與實際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做了較全面的討論,指出其道藝相通、理象融合的顯
在中國歷史上,呂不韋論名氣,比不上那些功名顯赫的帝王,也比不上一代賢相諸葛亮。在人們心目中,呂不韋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甚至用一兩句話都很難把他說清楚。但是,如果把呂不韋放到他生活的戰(zhàn)國時代去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呂不韋其實是一個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有貢獻的人。他以投機商業(yè)的手段投機政治,由經(jīng)商而經(jīng)國,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
《呂氏春秋》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是戰(zhàn)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主張變法。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于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韓非子還善于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說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體現(xiàn)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在他文章中出現(xiàn)的很
《古典名著白文本:商君書》也稱《商子》,現(xiàn)存24篇,戰(zhàn)國時商鞅及其后學的著作匯編,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渡叹龝返奈捏w多樣。議論體有《農(nóng)戰(zhàn)》、《開塞》、《劃策》等十數(shù)篇,或先綜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綜合,兼用歸納演繹,首尾呼應。有時也運用比喻、排比、對比、借代等修辭手法!稄泼瘛菲\用了“齊人有東郭敞者”的寓言,以增
《道家思想與建筑文化100講》 道家思想以其深邃的世界觀,在讓我們領悟人生時,還影響到社會生活的衣食住行。道家提倡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主張的“道”是指天地萬物的本質及其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自然界萬物處于永恒的變化之中,“道”即是根本的法則!兜赖陆(jīng)》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關于“道”的闡述。人們耳熟
這本書是學術類圖書本書以訓詁與釋義為基礎,對《周易》進行義理的闡發(fā),揭示其蘊含的辯證智慧及文化底蘊,可以作為易學研究者的入門向導。作者在原有基礎上,為了便于國學研究的普及與糾正學界易學研究的偏頗,對本書內容進行了增加和補充,深化了理論分析和闡釋。
《<黃帝陰符經(jīng)>及其唐宋注疏之考證分析》分析考證了關于《黃帝陰符經(jīng)》本文以及從唐代到宋代各家注疏的情況,對于其中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如:《黃帝陰符經(jīng)》的成書年代,朱熹注與蔡氏注誰抄誰,李筌注與袁淑真注為何雷同,李筌《黃帝陰符經(jīng)注疏》與《黃帝陰符經(jīng)集注》中的李筌注是否出于同一人之手,三百字本與四百字本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