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趣居”為山西藏書家劉濤的藏書樓,其所藏民國教師張維干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與親朋往來的書信,共達六百余封。這些書信時間跨度較長但比較集中,從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到一九四九年,反映了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和生活細節(jié),是在外族侵略、社會動蕩的背景下底層老百姓生活的真實記錄,也是難得的區(qū)域社會史研究的文獻史料,能夠為社會學、歷史學、
《中國文物志》是國家文物事業(yè)“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重點工作,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文物志立足行業(yè)、面向社會、服務公眾,真實、全面、準確記述中國文物資源狀況、文物管理科學化進程和文物事業(yè)重大成果,反映百年文物事業(yè)發(fā)展歷程。 其中《文獻輯存》為印證正編
此書為“江海共潮生:長江與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同名展覽圖錄。展覽由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辦,上海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等13省市41家博物館參展。 展覽共展出長江相關展品160件/套,分為"文明淵藪地""大江經(jīng)緯篇""揚帆起千埠""江;ネ掏"四
《元大都》考古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徐蘋芳先生主編,全書共九章,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四章,收錄了1964年至1974年元大都考古發(fā)掘資料(包括第一章前言,第二章城垣、街道和河湖遺跡,第三章城門和涵洞建筑,第四章居住遺址的考古發(fā)掘);下編五
《中國文物志》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國家文物局"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是新中國第一部國家級文物行業(yè)志書。中國文物志立足行業(yè)、面向社會、服務公眾,真實、全面、準確記述中國文物資源狀況、文物管理科學化進程和文物事業(yè)重大成果,反映百年文物事業(yè)發(fā)展歷程。
《中國文物志》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國家文物局"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是新中國第一部國家級文物行業(yè)志書,分為事業(yè)篇、資源篇(可移動文物篇和不可移動文物篇)、大事記和附錄等。其中可移動文物篇又分為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金銀器,書法繪畫,石雕與文字石
本書分歷史的足跡、烈士的豐碑、關聯(lián)人物三輯,收錄了《回憶胡廷珍烈士》《我在廣州黃埔軍校的前前后后》《中共蘭州特支在蘭州下溝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李世軍談對甘肅早期共產(chǎn)黨員的印象》等文章。
本書精選200余位古代廉吏故事,縱貫古今;輔之以流暢譯文,以今文釋古語,意蘊深遠;另有“小識”立足原典,從歷史中回望,簡明修身,挖掘人物故事,幫助讀者深入了解中國歷史與傳統(tǒng)文化。全書借助古代廉吏關照現(xiàn)實,聚焦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傳播清風正氣,弘揚廉潔文化,有助于黨員干部及廣大讀者提高人文素養(yǎng)和道
該書以全英文的形式展開敘述,以”雙星照耀詩路金華”為主題,共分10章:婺史、婺理、婺學、婺人、婺商、婺風、婺藝、婺產(chǎn)、婺景、婺寶,另包括序、附錄、參考文獻、致謝、譯后記。選取描寫金華的詩歌10首(分別摘自袁吉、李清照、陳亮、范浚、楊萬里、杜文煥、王廷揚、張岱、李白、程正誼的作品)統(tǒng)領每章內(nèi)容,通過”聚焦(Highlig
本書分為三編:第一編為武訓的生平與業(yè)績。第二編為武訓文化傳承。第三編為武訓文化論集。書稿盡可能的收集了關于武訓興學的公文、奏折、墓志、碑記等檔案文獻資料和有關報刊雜志中的武訓文化研究資料,這些文章反映了武訓文化研究的歷史發(fā)展進程,是武訓文化研究史上的真實記錄,不僅可以從中獲取教益,又能為當今的武訓文化研究提供借鑒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