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美學是一種長期被遺忘的存在,即便有相關研究,也往往只是吉光片羽,而這也正映照出了《本土美學:原住民藝術、媒介與認同》獨特的光芒。本書以美洲原住民紀錄片為主要考察對象,為我們展示了兩種觀看之道:原生性觀看之道與反身性觀看之道,分別從如其所是和反身性兩個維度,為本土美學的建構提供了當代向度。本土美學以自然地方脈搏為素材
本書是法蘭西學院院士圣伯夫批評啟蒙思想家的一部選集。作為將傳記方式引入文學批評的第一人,圣伯夫為現代法國文學批評奠定了基石。在本書中,經由作者細膩的筆觸,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博馬舍等人的性情與精神轉變成一幅幅直觀與洞察相結合的肖像畫。作者十分關注思想家的才能發(fā)展及變化,通過考察他們所在時代里的
本書是歷史作家李開周關于宋朝文化的新作。作者致力于宋朝文化研究,翻閱宋代筆記和史書,從文獻中攫取信息。全書分為宮廷之網、官場之網、科舉之網、師友之網、婚嫁之網五個部分,以人物為導引,從人際網絡切入,系統(tǒng)呈現宋朝貴族、科舉士人、平民百姓等不同階層的關系樣貌,揭示社會關系網背后宋朝歷史的真實與細節(jié)。書稿既不失敘史的嚴謹,又
印度人是不是都信印度教? 印度奇葩的種姓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 誕生古印度文明的印度河,居然不在印度境內? ……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印度文明史》里! 關于我們熟悉又陌生的鄰國印度,一本書吃透它! 美國南亞史學者伯頓·斯坦代表作,國外權威教科書,暢銷25年。 全書敘述了印度自公
本書是一部全面探討魏晉清談歷史進程的著作。書中以時間為軸,以近兩百位魏晉名士為線索,追溯清談的源流,重新界定清談內涵,立體呈現屬于魏晉清談的兩百多年壯闊歷史。作者從《世說新語》《晉書》等史書、筆記中鉤沉,暢談嵇康、王羲之、謝安等魏晉名士的清談事跡,全面回答了魏晉清談談什么、怎么談、在哪里談、與誰談等問題,覆蓋玄談、雅談
本書為國家檔案總局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fā)項目立項課題——《寧夏老照片》(項目編號:46400120160013)的結項成果。該項目由國家檔案總局立項,寧夏檔案館授權寧夏社會科學院具體實施。課題組成員通過大量的歷史文獻及檔案館和私人征集到有關寧夏歷史照片3000多幅,又從中精心甄選近500幅有著明確版權的進行編排。高度濃
《土耳其研究》是陜西師范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主辦的土耳其國別研究學術輯刊,每年出版一期,主要刊登土耳其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相關研究成果,也注重土耳其與區(qū)域和世界關系的研究成果,古今兼顧,倡導跨學科研究,展示中國學術界的土耳其研究新成果,打造中國土耳其研究的平臺。本輯內容十分豐富,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既有對土
董仲舒作為經學大師將儒家思想正式推上了政治舞臺,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是儒學在不同社會制度、時代背景下的產物,也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節(jié)點。儒學在歷史的變遷中不斷順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迎合統(tǒng)治者的需要,牢牢占據中國封建社會統(tǒng)治思想的地位,此后綿延兩千余年,鑄就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和時代精神。董仲舒吸取百家之長,“罷黜百家
16-17世紀,日本與四個歐洲國家展開了精彩的商貿交流活動。大航;顒拥南蠕h葡萄牙人最早抵達日本,他們實行商教一致原則,在日本其既經商又傳(天主)教,這一策略在16世紀取得成功,到了17世紀卻成為其敗走日本的根本原因;西班牙人對日本市場沒有多大興趣,后來退出;英國人也基于諸多因素,未能成功經營對日貿易,早早關閉在日商館
本書是一本專門研究土耳其民族關系與民族問題的專著。本書通過歷史地、系統(tǒng)地研究土耳其民族國家的構建過程,探索其民族問題形成的機理、特點及其對土耳其民族國家認同的影響,比較全面地總結了土耳其(政府)處理民族關系和民族問題的經驗和不足。土耳其在處理民族關系和民族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對廣大發(fā)展中或新興國家處理相關問題具有重要的鏡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