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挖掘了梁啟超、嚴復(fù)、陳寅恪、劉師培等近代著名學人以往未曾被人發(fā)現(xiàn)和注意的新史料,不僅提供了這些著名學人的佚文,對這些著名學人的生平事跡有所補充修正,而且揭示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讀書人在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時的思考和選擇。
明代正統(tǒng)、景泰、天順三朝,在以往的陶瓷研究中被約定俗成地稱為“空白期”。這主要是由于這一時期的陶瓷燒造情況幾乎不見于文獻記載中;且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這一時期生產(chǎn)的官窯和民窯瓷器在國內(nèi)外的出土品、傳世品中均非常罕見,尤其是帶年款的官窯作品。然而,近年來伴隨著考古材料的不斷豐富與學術(shù)研究的持續(xù)深入,所謂的“空白期”瓷器的窯
1592年,一場波及中日韓三國的大戰(zhàn),就在朝鮮半島開打!豐臣秀吉揮兵朝鮮,朝鮮國王連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國求救,當時的大明王朝,救,還是不救?!16世紀的東亞,朝鮮身為明朝藩屬,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稱“燕行使”)出使中國。這場驚動天下的“壬辰之戰(zhàn)”揭開了本書的序幕,帶出這群罕為人知的“朝鮮使者”的故事。從元代到清末,從漢城
本書集合了十多位社會學家、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經(jīng)濟學家、政治學者和核能專家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圍繞伊朗面臨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困境,針對伊朗的民族、教育、科技、就業(yè)、金融、石油、軍事、核計劃與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掃描,注重歷史與現(xiàn)實
★本書以時間和事件為主線,穿插對重要人物的刻畫評析,講述了1819年(萊佛士爵士創(chuàng)建近代新加坡殖民地)到2005年(新加坡獨立40周年)間的新加坡歷史,對其起源、早期發(fā)展和此后獨立、經(jīng)濟騰飛、新老領(lǐng)導層交替、遭遇金融危機等各個階段都給予了生動的描畫,展現(xiàn)了新加坡如何充分運用智慧的力量,成功地擺脫了任人擺布的危險處境,克
《帝國時期》是日本歷史學家由井正臣的代表作。《帝國時期》作為巖波日本史系列的第八卷,介紹了1890至1952年的日本歷史。1890年,是依據(jù)前一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召開第一次帝國議會的年份;1952年,則是《對日和平條約》(舊金山和約)生效的年份。在這60多年的時間里,日本長期使用\"大日本帝國\
五味文彥的《武士的時代》是\"巖波日本史\"的第四卷。日本中世的鐮倉時代是什么樣子呢?這是個市民開始懂得娛樂的時代,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聽到《平家物語》主題的藝人說書;這也是一個刀鋒與信仰并行的時期,一方面新興武士勢力在全國各地群雄割據(jù),另一方面充滿新的創(chuàng)造力的佛教在民眾中廣泛傳播,開花展葉。本書講述了從源平之爭到鐮倉
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開始,日本進入平安時代。從八世紀末到十二世紀末的四百年間,京都的宮廷貴族們享受著榮華與奢靡,然而大大小小的政治紛爭從未間斷。本書《平安時代》為\"巖波日本史\"第三卷,以平安時代的三十一代天皇的承繼和姻親關(guān)系為主軸,細述了皇室、貴族、武士等各方勢力內(nèi)部和相互之間圍繞著王權(quán)的爭奪而出現(xiàn)的對立和
\"日本\"的國號是何時誕生的?\"日出處天子\"時候的日本就是現(xiàn)在的日本嗎?我們熟知的大伴氏、物部氏、蘇我氏與臣姓、連姓的氏族制度源于何時?為什么日本起初多女天皇?本卷為\"巖波日本史\"第一卷,是一本基于現(xiàn)代考古學前沿成果而推出的全新版\"日本\"前史。探究\"日本人\"的祖先究竟何時、自何處來到日本列島,日本的稻
《明治維新》是\"巖波日本史\"的第七卷。十九世紀后半葉,在整個世界史潮流中日本的開國如何定位;支撐了兩個半世紀的幕府在何種歷史背景和政治理論下不得不垮臺。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考察,幕府倒臺后成立的明治政府與民眾的關(guān)系,以及幕末維新中一般民眾的生活百態(tài)。此外,放眼世界發(fā)達國家,從中探索日本近代國家模式的維新領(lǐng)導者們在歸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