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發(fā)展的先發(fā)地區(qū)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簡練的語言,將溫州市的歷史文化名人、地標性建筑等當地有代表性的人、事、物,概括為一張張城市名片,全面展現了溫州市市轄各區(qū)、縣、街道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既是一本弘揚歷史、傳承文明的通俗讀物,又是一本宣傳溫州、展示溫州文化
《舞蹈家、藝術教育家種俐俐》一書從小傳、作品展示、社會評價等幾個方面呈現舞蹈表演藝術家種俐俐的文藝修為,展示藝術的魅力。種俐俐,1957年生人,現任廈門市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黨支部書記、團長、藝術總監(jiān),廈門市舞蹈家協會主席!皬B門文學藝術人物系列專輯”為廈門市文聯指導策劃、圍繞廈門文學藝術人物開發(fā)創(chuàng)作
馮·布勞恩是德國出身的美國火箭專家,二十世紀航天事業(yè)的先驅之一。曾是納粹德國著名的V2火箭的總設計師,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將他和他的設計小組帶到美國。移居美國后,馮布勞恩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間研究開發(fā)項目的主設計師,主持設計了阿波羅4號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
本書列屬2022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地區(qū)研究叢書”,是一部研究20世紀初大敘利亞地區(qū)大眾政治和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早期發(fā)展的學術著作,采用了不同于以往歷史學家的獨特視角,詳細描述了非精英人士在民族主義政治中的作用。本書以1918—1920年費薩爾統治敘利亞時期的一系列重要歷史事件為背景,詳細記錄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結束時出現
本書是著名中古史研究學者徐沖教授近年來的論文、學術筆札、隨筆和訪談結集,大部分曾在《文匯學人》《澎湃》等媒體刊載,共15篇,主題是關于魏晉革命與歷史書寫。作者通過縝密的資料收集和史料批判,試圖從歷史書寫的方法和視角來考察魏晉南北朝這段歷史,反映了中古時期人們在撰寫歷史時的心態(tài)和背后的社會政治文化。文章多以某一個具體的點
本書是一部探討中國清代的木材市場與森林再生的歷史著作,通過挖掘各類檔案、契約、方志等史料,運用文獻考證和計量分析的方法,還原了清代橫跨長江流域的木材市場,研究了從林地出租、森林種植、木材運輸、木材交易、資金融通到貿易糾紛的產業(yè)鏈結構。本書認為,清代長江下游發(fā)達的市場有利于木材的生產、貿易,刺激了上中游的人工造林,帶來了
鄭韓故城最早發(fā)現于1923年,后經持續(xù)性考古發(fā)掘,屢有重大發(fā)現,比較重要的如20世紀90年代,發(fā)現3處年代相近、性質相同的祭祀遺址,青銅禮器坑28個,鄭國公室出土青銅禮器470件,殉坑93個,被評為“1997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21世紀以來,不僅發(fā)掘了韓國戰(zhàn)國時期的大型官方制陶作坊,還清理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馮村的私人制
本書系我國著名刑事訴訟法學家陳光中先生深情回顧其九十多年人生經歷后完成的口述自傳,由陳夏紅歷經三年采寫并整理完成。陳光中1930年生于浙江永嘉。改革開放之前,他在歷史和政治的驚濤駭浪中浮浮沉沉,有時卑微如螻蟻,有時堅韌似金剛。改革開放之后,年過半百的陳先生枯木逢春,致力于在學術界立功、立德、立言。機緣湊巧,則執(zhí)掌學務,
今人所見契丹早期史實為三重濾鏡下的圖景:中原史籍立足華夏本位而塑造的他者形象,契丹王朝出于權力意志的自我建構,后世史官將前兩者拼合、摻以己見而形成的線性追溯。三者層累交疊,最終折射出的光影究竟在何種意義上反映著過往的真實?本書基于對相關歷史文獻源流的批判性分析,透過權威經典文本的縫隙,抽絲剝繭,逐層深入,力圖呈現歷史敘
從辛亥首義都督,到兩度大總統、三度副總統,到津門寓公,一套塵封相冊,100余幅鮮見老照片,記錄了黎元洪的不幸與幸運,傳統與進步,軟弱無奈與奮不顧身,實業(yè)版圖與天倫之樂,“曝光”了這位民國風云人物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