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聚焦于人與自然、人與自然生命的關系的繪本,以簡潔、詩意的語言傳達出哲理性的內在思考,適合幼兒園及小學階段的孩子閱讀。開篇以一種孩子式的想象展開:假如孩子能和自然界、自然生命進行自由對話,他們會說什么?假如自然界、自然生命能夠向人類提問,它們會說什么?繪本以孩子對森林的提問為切入點,讓不同的動物直視畫外,和孩子展
本書是一部藏地題材的生態(tài)紀實文集,也是作者行走黃河源的一線觀察記錄。書中收錄《河源紀事》《車巴河紀事》《草地紀事》三個系列散文。《河源紀事》抒寫黃河上游自然生態(tài)保護取得的成效,同時也對黃河上游的風物人情做了細致入微的描繪!盾嚢秃蛹o事》記錄了作者作為基層干部在車巴河工作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是一部生動的牧區(qū)生活實錄,再現(xiàn)了
我是一個騎在墻上的人,我流竄于小鎮(zhèn)和名利場之間。當我在名利場時,我是一個冷眼窮人,這些故作體面的人造景觀讓我疲憊。當我在小鎮(zhèn)時,我又不禁為我在名利場學到的東西沾沾自喜,想要把先進的時尚知識播撒在樸素的河南大地。出身高考大省河南的小鎮(zhèn)女孩金子在北京時尚前沿工作,出身的平凡和時尚圈的光怪陸離這兩種色彩在她身上碰撞,她時而是
從在大學圖書館發(fā)現(xiàn)李普曼傳記,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到滿世界游蕩,寫作五卷本梁啟超傳。那個曾經(jīng)憂傷的年輕人,成長為一位與時代共舞的知識分子。 這本書記錄的,是作家許知遠自己的聲音:閱讀,游蕩,穿梭于不同的時間與空間,觀察體驗這個萬花筒般的世界,伴隨著永不停息的自我分析的沖動。 這不正是我想過的生活嗎?穿梭于各地,訓練出某
本書是屈呂富在他母親八十五歲時,親自侍奉母親八年寫下的日記。書中記錄了他與母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母親的吃,寫母親的衣,寫母親的樂,寫母親的病,寫母親的難受。展現(xiàn)了作為人子,為了讓母親快樂健康地度過晚年生活,盡心盡力照顧的孝子之心。
《紹興和議》是宋金逐鹿系列歷史小說的第四部,講述金國發(fā)生政變,主戰(zhàn)派兀術掌權,渝盟南侵,南宋軍民被迫反擊。先是劉锜率八字軍在順昌大敗金軍,隨后岳飛率軍北伐,連克十余座州縣,直抵汴京附近。然而南宋朝廷患得患失,不敢乘勝進軍,迫使岳飛班師。金軍不甘南侵受挫,次年繼續(xù)用兵,結果在柘皋一戰(zhàn)大敗,但由于貪功輕敵,宋軍在大捷之后遭
《吳宓日記》1998年一出版,就廣受讀者歡迎,在學術界掀起吳宓研究的高潮。近年來隨著吳宓研究取得諸多新的成果,搜尋購買收藏《吳宓日記》成了一種新的時髦,甚至有讀者不惜斥巨資購買二手書,頻有讀者捎話希望三聯(lián)書店重印《吳宓日記》。以新生代學者為代表的學者基于對社會快速變遷與個人命運跌宕起伏的復雜關系的現(xiàn)實關懷,對《吳宓日記
作者自博士論文開始研究香港文學,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缎≌f香港》2003年在三聯(lián)哈佛燕京叢書出版后,在海內外頗具影響,目下已經(jīng)成為香港文學研究奠基性著作。《小說香港》完成后,作者深感香港文學缺乏報刊史料建設,從此投入香港報刊整理工作。香港報刊多不存國內,而是在香港及其他地方,因此這項工作特別辛苦。作者去了大英圖書館
自梁啟超始,20世紀中國的人不斷建立、翻新關于現(xiàn)代的知識與信念,展開對自身的想象與重構時,青春在政治與文化表述中,便一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直至成為現(xiàn)代中國一個經(jīng)久不衰的神話。在梁啟超吟唱出少年中國的贊歌后,多少代中國知識分子、作家、政治家都選擇青春這一符號來寄托他們對政治革命、文化改革、民族復興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從
在以空前速度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近代中國,中國少年新青年等就成為用來描繪嶄新中國時不可或缺的口號。中華民國以來,描寫青年成長的教養(yǎng)小說變得盛行起來。但潛意識里,這些少年青年往往指的是男性。少女們有時會被鼓勵成長為可用之材;有時又會被要求回歸家庭,成為后方的某種支援力量?梢哉f,女性是長時間以來被文化政治遮蔽的群體。 在近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