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包括構成的概念,構成的形式美法則的基本內容;還包括以下個項目的具體內容:平面構成的構成要素及構成訓練、平面構成的組織形式、色彩構成基本原理、色彩構成的表現形式與應用、立體構成的表現形式與應用、綜合運用。本書包括平面構成基本原理及案例、平面構成的表現形式與應用;色彩構成基本原理以及形式應用、案例講解;立體構成常用材
8大中國傳統色歸納、48種具體顏色介紹、80張應用照片解說、100多句古詩詞關聯分享、140多種顏色配色方案、190多個相近色值學習、近600張精美插圖呈現,同時提供具體的RGB與CMYK數值,讓你對色彩的參數值、意象物、含義來源、文化象征和實際應用等,都有深度了解,并通過4大行業(yè)配色實戰(zhàn)、32個具體案例應用,讓你成為
本教材由作者于天津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多年本科教學的基礎上加以擴展而成。此書從設計與藝術的異同切入,說明兩者的區(qū)別和特質,既體現設計學科的特點,又涵蓋美學學科的基本內容,強調設計美學的社會文化性、功利性和專業(yè)性,研究方法涉及哲學、美學、符號學、心理學、人機工程學、市場營銷學等領域,較為全面地論述了設計美學的產生、發(fā)展和審美
本書是盧卡奇關于美學和文藝學的集大成之作。書中以日常生活作為美學的本體論基礎,從馬克思主義反映論、實踐論和生存論的視角對審美和藝術做了系統的考察,成為國外闡釋性美學的一種范本。書中堅持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對藝術和審美的起源、審美的目標和結構本質、藝術創(chuàng)作和接受的心理學及美學原理以及藝術的社會效應做了獨到的剖析,并且指
本書是貝倫森寫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畫家”系列叢書,包含《威尼斯畫家》《佛羅倫薩畫家》《意大利中部畫家》《意大利北部畫家》,原為4本,1930年由牛津大學的克拉倫登出版社把這部書匯編成完整的一部出版,取名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畫家》。后由費頓在1952年重新出版,在數周內售出60,000冊,立刻成為這一領域最權威,
本書共分為七章,內容涵蓋了創(chuàng)意設計的起源與發(fā)展、“五感”體驗與設計、自然與設計的和諧、文化與設計的對話、設計技巧與創(chuàng)意靈感、從概念到現實的實踐飛躍,以及設計的未來趨勢。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應用,為從事設計相關工作或學習設計的讀者提供全面的指導和啟發(fā)。本書共分為八章,涵蓋了視覺傳達設計的基礎知識、媒體與技術、文化關系、設計原則與方法、應用領域、實踐方法與技巧、評價與反思以及未來發(fā)展等方面。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介紹了視覺傳達設計的基礎理論,包括概述、理論、原則、方法與技
一線設計師的配色技巧和設計創(chuàng)意大公開,該書收錄了日本知名的藝術指導、設計師的在配色方面具有參考價值的海報、宣傳頁等平面廣告實例,根據主要顏色的劃分,共有350多個實例。日本色彩設計理論和方案一直是設計行業(yè)的風向標,本書涵蓋了各種設計主題的配色方案,內容全面權威,對國內設計師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這是一部系統品鑒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的精美讀本,創(chuàng)新地以古老五行學說衍生出的赤、黃、青、白、黑五色體系為主題。本書廣泛聯系古代思想觀念、規(guī)制禮儀和民俗生活等傳統文化內容,綜合運用詩文典籍、繪畫器物、建筑彩繪、民俗風物及服飾妝容等豐富案例。 通過大量精美獨特的圖例,結合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文字,生動展現中國傳統色彩"詩中有
本書以實戰(zhàn)視角為創(chuàng)意工作者繪制生存地圖。作者結合元宇宙、nft浪潮中的行業(yè)劇變,將十年經驗凝練為10大設計思維工具。全書三部分層層遞進:首章通過pest模型解析后疫情時代設計行業(yè)巨變,揭示從線下場景到虛擬空間的轉型邏輯;第er章深度剖析設計師的核xin基yin,拆解創(chuàng)意策展、協作管理到項目落地的底層思維;第三章,“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