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孔孟之鄉(xiāng)具有代表性的14位圣賢名匠: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學圣荀子、圣相管仲、兵圣孫武、科圣墨翟、醫(yī)圣扁鵲、智圣諸葛亮、書圣王羲之、農(nóng)圣賈思勰和藝圣魯班。每一位圣賢名匠分別從其生平、主要成就和相關(guān)的名言典故進行編寫,同時,在每一項目的后面加入了教學活動設計,便于教師和學生進行理實一
本書為作者對顧明遠、潘懋元等10位當代中國很有名教育家的訪談錄,每位名家的采訪分為人物名片、人物核心觀點集錦、訪談實錄、訪談后記四大部分,內(nèi)容既包括了專家的生平與學術(shù)成就、專家的思想精華,也包括了作者在訪談中的一些所見所感。本書以訪談的生動形式,深入淺出地闡發(fā)了當代中國優(yōu)選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學術(shù)性較強,學術(shù)價值較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文字之所以能做到撼動人心,源于寫作者思想中蘊藏的精神力量。不論是罵帝斥袁之章太炎,淡泊勤奮之周培源,還是熱血潑灑之田漢、執(zhí)著自省之巴金,都做到了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他們的言行亦是作品,踐行著他們思想的光輝。
有方做為建筑界知名媒體,于2014年3月推出建筑師在做什么系列采訪計劃,希望以同題問答的方式,記錄建筑師的當前狀態(tài)和階段性總結(jié),呈現(xiàn)一個人鮮活的中國當代建筑現(xiàn)場!督ㄖ䦷熢谧鍪裁矗*輯)》于2015年9月出版,按時間呈現(xiàn)了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的78個訪談。第二輯呈現(xiàn)的是自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的40個
曹正文在獨立執(zhí)編讀書樂時,正處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一些活躍在三四十年代的文化名人,如施蟄存、夏衍、冰心、章克標、趙家璧、徐鑄成、王元化、羅竹風、徐中玉、秦牧、蔣星煜先生……都還健在,曹正文親自上門,請這些文化名宿談自己讀書經(jīng)驗與當年從事文化活動的經(jīng)歷,我看,米舒編報,他很注意文化傳承,
作為改革開放時期的風云人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主要執(zhí)筆者,胡福明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特別是改革開放直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的家鄉(xiāng)巨變、國家巨變。作者回顧了自己貧窮而快樂的童年時代、在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艱苦求學的青年時代,濃墨重彩地記述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一文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經(jīng)過及其在特殊
隋朝雖為大一統(tǒng)王朝,卻國祚短暫,僅歷二世而亡,之后義軍蜂起,留給后人無數(shù)遐想。隋朝第二位君主隋煬帝楊廣,因其殘暴荒淫,一直以來飽受史家之詬病。固然,他屢次巡游,多番興兵,使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然而,隋煬帝絕不是一無是處的。在本書中,著名出版人、歷史學家郭志坤先生查考大量史籍,將與隋煬帝有關(guān)的一個個歷史片段串聯(lián)起來,從他
詹天佑,茅以升,盧嘉錫,王淦昌,一個個如星光般璀璨的名字,代表的是每一個專業(yè)科學領(lǐng)域*為杰出的精英巨匠。百年以來,中國的賽先生從一片廢墟中艱難覺醒。在沒有國界的科學海洋中,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將知識與青春無私獻出。閱讀他們的故事,感受永攀學術(shù)高峰的忘我精神,見證赤誠無私的報國情懷。
序顏長珂書蔭兄命我為此書作序,給我出了難題。對他鐘情的學問,我知之甚少,幾乎是個門外漢,實在無從置喙。書蔭對戲曲古籍研究的興趣,大概早年就萌生了。1978年,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招收研究生,他有幸成為張庚先生的的弟子。張庚對于戲曲文獻的搜尋與研究,歷來非常重視,但深憾于人材的匱乏。書蔭學習勤奮,熱愛專業(yè),刻苦鉆研,深得導師的
《回憶曹聚仁/文史資料百部經(jīng)典文庫/百年中國記憶·百年中國記憶》匯集了曹聚仁先生的生前友好、家人、同事等所寫的回憶曹聚仁先生的文章,“也算是對這位愛國主義者、民主主義者的一點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