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經(jīng)洞的古藏文文獻,被英國斯坦因(1905年)和法國伯希和(1908年)分別掠取了泰半。本書由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法國國家圖書館合作,包括全部法藏敦煌藏文文獻的圖版。
《三國志》作為“前四史”之一,是一部在中、日、韓等漢字文化圈中影響極其廣泛的史學經(jīng)典著作,對東亞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響力。歷代關(guān)于《三國志》的相關(guān)考辨、研究著作也極為可觀,是《三國志》研究的基礎(chǔ)性典籍。本書主要收錄歷代對《三國志》校注、考論、考訂、評議的傳世古籍。遴選收錄中國古代及近代關(guān)于《三國志》考論、考訂類文獻共26
《八瓊室金石補正》是繼《金石萃編》之后又一部金石學集大成之作。此書名為補正,是指對《金石萃編》的補正。全書共130卷,所收石刻和其他器物銘文3500多種。書中所收以石刻為主,兼收少量器物銘文和一些磚銘。石刻等物的年代從秦漢到遼、西夏、金。此外又收朝鮮、越南、日本碑刻的十余種。考證精審,是清代金石學的殿軍之作。
本書在全面收集歷代著錄的秦漢官私印和封泥的基礎(chǔ)上,高精裝度掃描錄入并運用信息處理技術(shù)對圖象進行編輯,最后把這些資料以文字編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字編擬分五部分,凡例、正文、附錄、索引、參考文獻。正文以《說文》的五百四十部為序,每條之下先收小篆字頭,小篆之下,附入該字楷書。附錄中收入未釋或有疑問的字,索引依據(jù)筆畫數(shù)目的多少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