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甘雨,字應時,號少渠,福建莆田人。公元1544年(明嘉靖二十三年)中進士。公元1545年1547年任萊蕪縣知縣,上任后“修蔽茸頹,率有成效”,在任主修《萊蕪縣志》。文學家李開先稱其“青年博學,有規(guī)措之才,警敏之智,臨政略無難色而綽有能聲,刑清事簡”。本書為地方志書,明代陳甘雨纂修,八卷。1963年上海古籍書店據(jù)寧波天
本套圖書始起秦漢,下迄辛亥革命,是一部全景式廣角化展現(xiàn)中華英雄史的著作。
本書以通史的體例,全面地敘述了中國從原始社會到清朝時期的歷史。涉及政治斗爭、軍事征服、社會變革、改朝換代、民族融合、文化建設、經濟政策、賦役制度、官制變遷、宮廷斗爭、帝王巡守等,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許多方面。既繼承了中國史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有所創(chuàng)新,圖文并茂。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新方志目錄(全四冊)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被稱為盛世的王朝,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是漢民族開始得名并成為中華民族主體的時期。出生于今江蘇徐州的開國皇帝劉邦建立西漢時,為穩(wěn)定地方統(tǒng)治,實行的是郡國并行的政體制度,漢初許多劉姓子弟被立為諸侯王。而在今江蘇地域所封諸侯國較其他地區(qū)顯得尤為重要,數(shù)量也更多。自1949年以來,經江蘇各地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主要派系之一。它發(fā)跡于清末民初的亂世之秋,崛起于民國早期的動蕩時期。主政東北之后,又多次稱兵關內,問鼎中原,幾度操縱北京政權,其首領張作霖還登上了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的高位,成了北洋政府的末代國家元首。 關于奉系軍閥史的研究,在北洋軍閥史和民國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向來為海內外學術界特別
本書是我社“中華民國史史料”系列出版物。內容包括民國元年《中華民國公報》,民國十六年至民國三十七年《交通公報》,民國十七年至民國三十八年《外交部公報》,民國十九年至民國三十七年《教育部公報》,民國二十九年至民國三十四年《財政部公報》,民國初年南方政府《陸海空大元帥大本營公報》,以及《中國外交年鑒》等民國檔案。
縣志是記載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的專書,以翔實的資料保存歷史并服務于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本書稿根據(jù)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影印。全書共十卷,卷首一卷,記載了永寧的歷史沿革、疆域、山川、學校、藝文等,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
縣志是記載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物、物產等的專書。本書稿根據(jù)民國二十六年(1937)刊本影印。書稿共八卷,包括歷史沿革、大事記、疆域、水利、物產等,記錄了寧岡縣的歷史發(fā)展,保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