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上、中、下三冊,約130萬字。收錄吟詠黃河及黃河干流沿岸重要人文遺址、重大事件、歷史人物、風物民俗的詩詞。擬收錄有文獻可征的詩歌、詞、散曲、樂府、民歌、民謠等古典詩體作品,不收錄新體詩。編排依黃河干流現(xiàn)今流經(jīng)的行政區(qū)劃為模塊,參考歷史沿革和地理特點,暫分山東、河南、陜西、山西、內(nèi)蒙、寧夏、甘肅、四川、青海。由于
本書共十部分,內(nèi)容包括:近代中國歷史進程概說、近代中國的開端(1840-1864)、早期現(xiàn)代化的嘗試(1865-1895)、從戊戌維新到義和團(1895-1900)、民國的初建(1912-1923)、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924-1927)、內(nèi)戰(zhàn)與危機(1927-1937)、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中國命運的
古籍影印匯編!逗榉丁肥恰渡袝返囊黄荡呵飸(zhàn)國時期或兩漢儒者所作,構建了一套邏輯比較完整的王道政治思想,在歷史上有很大影響,進而出現(xiàn)諸多關于《洪范》的文本注釋、理論研究、思想發(fā)揮的著作。本書收錄漢代至民國時期的各類洪范學專著二十多種,如輯本《洪范五行傳》、宋胡瑗《洪范口義》、唐文治《洪范大義》等,另外收錄域外文獻如
歷代“敬惜字紙”專題資料匯編。本書將歷代“敬惜字紙”相關專題資料加以搜集影印,如《惜字集要》《惜字要言》《惜字啟蒙》《林屋山民惜字偶言》等,其中有孤本多種,并以合理的體例整理成書!熬聪ё旨垺笔侵腥A文明優(yōu)良傳統(tǒng),代表著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具有守護文明、傳承文明的功能。該文化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多重文化元素的融合共生,是中國古代社
該書為《蘇州全書》中的一種,歸屬甲編,采用影印方式呈現(xiàn)!抖Y記》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也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內(nèi)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等學說。《禮記集說》一百六十卷,匯集了自漢至南宋間的149位學者對《禮記》的解釋,全書采取照錄原文、不加論斷的形式,保留了大量宋代學者對《
近代日本為滿足侵略與殖民需要,采取個人踏訪、官方扶持、設立機構等各類手段,長期、系統(tǒng)開展對華情報調(diào)查,調(diào)查活動一直持續(xù)到日本戰(zhàn)敗,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見聞錄、調(diào)查報告、統(tǒng)計資料、研究專著等原始文獻。本叢書系統(tǒng)整理近代日本對華調(diào)查的文獻,分輯影印出版。第十輯收錄近代日本對華南的調(diào)查資料,刊行機構包括廣東居留民團、廣東日本商工
二〇一七年二月和六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就大運河保護、傳承和利用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這也意味著我國自上而下將大運河這一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傳承工作放上重點軌道。中國的運河有悠久的歷史,重要的運河不止一條,京杭大運河無疑是最重要的。浙江段是大運河尤為重要的一個河段,包括江南運河浙江段、浙東運河及其故道等河道,長度約五百二十八公里
《清代名賢書札集萃》收錄清初至清末民國年間90余家名人信札(兼有個別詩札等)100余通,均為第一次公開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獻價值和較高的藝術價值,其中尤以乾嘉學派及晚清政局方面的史料為多。書札的作者涉及的名人包括畢沅、劉墉、曾國藩、李鴻章、彭玉麟、左宗棠、徐郙、端方等名臣,還有錢大昕、王引之、王芑孫、孫星衍、洪亮吉等
詹姆斯·喬爾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起源》是近幾十年來“一戰(zhàn)”起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甫一問世便引起巨大反響。作為20世紀最優(yōu)秀的國際關系史學家之一,喬爾在書中全面分析了這場深刻改變世界歷史的戰(zhàn)爭如何爆發(fā),研究主題既包括“七月危機”、戰(zhàn)前的聯(lián)盟體系和外交方式、軍事戰(zhàn)略及指導思想、軍備競賽以及國內(nèi)政治的影響,也包括對帝國主義競
《爪哇史頌》是印度尼西亞滿者伯夷王朝(Majapahit,也譯“麻喏巴歇”)的一位宮廷詩人普臘班扎(Prapanca,筆名)所寫的贊美詩。全詩共98個詩章,譯成中文只有3萬余字。但這部詩作不僅有重要的學術意義,而且有無可替代的史學價值。這部詩作對滿者伯夷王朝最輝煌的時代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幾乎涵蓋整個馬來半島的政治勢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