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碑刻集萃》是一本集萃在今洪江市(原黔陽縣)芙蓉樓碑廊內(nèi)碑刻的多位書法名家字碑墨寶的書籍,收錄了包括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米芾,南宋愛國將領(lǐng)岳飛,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以及洪江市本地書法家王繼賢、邱開來、陳梅仙等書法名家的真跡。這些書法碑刻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jīng)濟、人文景觀、風土人情等相關(guān)情況
新修地方志。本書為無錫市濱湖區(qū)蠡湖街道的地方志,它分章節(jié)記述了蠡湖街道的自然、政治、經(jīng)濟、社會及文化的歷史與現(xiàn)狀,并附有圖片、概述、大事記、附錄等。本書內(nèi)容豐富,摘取史料詳盡真實,表述平實流暢,具有鮮明的地方和時代特色,對于認識和了解蠡湖街道,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作者希望通過發(fā)揮志書“明道、資治、存史、輔教”的功能,從而
本書于光緒五年(1879)設(shè)局修纂,光緒十二年(1886)成書,計一百三十卷。本書中用很大篇幅記敘了順天府的水道、水利情況,沿革、官守等都從周代一直記載到清末,是晚清時期的地方巨著。這套志書提供了北京地區(qū)較為系統(tǒng)完備的歷史資料,對于研究北京的歷史、風貌、人文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此次依照原書尺寸,雙色影印,線裝再造出版,
本書主要收錄晚清民國時期出版的紀實類攝影集,這些攝影集多以歷史事件或某一主題進行攝影編輯,涉及經(jīng)濟、文化、教育、交通、社會生活、歷史遺跡等諸多方面。本書按“社會·記錄類”“風景·建筑類”“經(jīng)濟·工商類”“藝文·人物類”四方面進行分類編排,共收錄文獻近130種,全部高精復制,絕大部分為首次影印出版。這些文獻記錄了近代中國
海寧,古為鹽官,又稱海昌,今為浙江省嘉興市下轄的海寧市(縣級),位于我國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錢塘江畔。海寧歷史悠久,人文淵藪,前賢輩出,素有修志傳統(tǒng),地方文獻豐富,底蘊極為深厚。《海寧州志稿》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由海寧知州李圭始修,海寧知縣劉蔚仁續(xù)修,至民國5年(1916)告竣,民國11年(1922)付梓,朱
本書是“隴右文庫”之著作庫,系全面發(fā)掘和詳盡收錄歷代甘肅地方人物著作和有關(guān)甘肅地方文獻的資料庫。全書以時代為序,分為四編,即漢至宋元編、明代編、清代編、民國編,共收集著作200余部,有刻本、抄本和稿本等,其中不乏珍本、孤本等,版本十分珍貴,是甘肅清代以前(含部分民國時期)甘肅籍作者著述作品集大成之作。本書以影印形式出版
本書依據(jù)譚其驤先生《中國歷史地圖集》中蜀漢景耀五年(262年)的《三國時期全圖》對應的當今中國行政區(qū)域,來確定全國三國文化遺存(蜀漢故地卷)調(diào)查報告的主要涵蓋范圍,時間上限以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公元184年)為開端,下限暫定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本書共3冊,約63萬字,調(diào)查點位559個,圖片2700余張,匯集第一手調(diào)
本書內(nèi)容:南宋乾道七年建安蔡夢弼東塾刻本《史記》,收錄于《中華再造善本》。舊藏楊以增海源閣,《楹書隅錄》著錄之本,現(xiàn)藏于國家圖書館。卷四十三缺,配光緒七年楊保彝影宋抄本。書內(nèi)有“建溪蔡夢弼傅卿校刻梓于東塾”牌記,目錄后有“三峰樵隱蔡夢弼傅卿校正”一行,其他卷后尚有蔡夢弼刻書題記多處,有季振宜題款。
本書將其所藏金石器物按省編排,其卷首稱凡山水名勝、古陵墓、古寺觀,必多碑刻,皆留心訪查,注明碑刻所在地,并簡要介紹書體、尺寸、撰書人、流傳及存佚情況。故是書系一部大型的金石分地目錄,既據(jù)舊目所錄之金石,又據(jù)作者所藏增入,間附按語訂正舊著錄之訛誤,體量較大,相當于一部金石分地聯(lián)合目錄工具書,對研究清代金石學有重要的參考價
本書收錄《大夫食禮》《大夫食禮記》《五音圖》《樂風》《畏天用身》五篇竹書,每篇包括竹簡的全部圖版、釋文、字形表及竹簡信息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