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伯希和探險隊1908年繼英國斯坦因之后到達敦煌。伯希和精通漢學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徹查了藏經洞文獻,按照四項原則(非通行佛教經籍、有年代題記的寫本、古籍和民間寫本、胡語藏語寫本)收買了總約8000件寫本,其中4000件藏文編號,4000件漢文編號,包括粟特文、回鶻文、于闐文、希伯來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
本書舊題唐陸廣微撰,是記錄唐代蘇州地情的重要文獻,主要記載唐代蘇州所領七縣沿革掌故,兼及賦稅、城池、山水、坊巷、橋梁、寺觀等事,尤詳于記載吳縣、長洲縣。該書原已散佚,后有多家輯錄,書中載有少量唐代以后史事,可能是后人增補。附《后集》一卷,不書撰人姓名,補續(xù)唐以后事,建置年號止于大中祥符,當系北宋人所作。
本書以元刊胡三省注本為底本,融現(xiàn)代研究成果,除傳統(tǒng)字音、字義、人物、地理、職官、歷史掌故諸項注釋外,作者制定了新注凡例,文前導讀著重評介編年體史書的點等,將微觀研究和宏觀研究結合起來,具有時代性、學術性、創(chuàng)造性、工具性等顯著點。有助于后人的閱讀和理解原文,了解《資治通鑒》一書的內容、體系及價值,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幾千年
本書旨在以鄞州大地上現(xiàn)今仍留存的宋代石雕為題材,用攝影圖像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南宋時鄞州的石質雕刻遺存十分豐富,而鄞州的環(huán)東錢湖,南宋石刻規(guī)模之大、數(shù)量之多、雕刻之精、分布之集中、保存之完美在中國尚屬唯一。其中融古代哲學、美學、生態(tài)學等于一爐的石刻藝術精品。書稿由鄞州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組織編寫,由攝影師徐高對鄞州東錢湖石刻
本書分為正文、圖片和圖紙檔案、文字資料和工程技術探討等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河北省趙縣安濟橋修繕工程”是由余鳴謙先生主筆完成的對安濟橋及其修繕工程的全面介紹和總結,并附由王世襄先生選錄的銘文碑刻和“有關安濟橋的傳說”兩個附錄;第二部分“圖片和圖紙檔案”包括院藏安濟橋修繕工程的圖片資料、工程圖紙、測稿和拓片等;第三部分“文
淮安板閘遺址為京杭大運河江蘇段上的一處重要歷史文化遺存,淮安鈔關目前尚存鈔關碼頭6處、石質駁岸以及鈔關旗桿遺址一處,遺址全長400米。2015年和2016年,南京博物院和淮安市博物館對板閘遺址兩次考古挖掘,總面積達55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器、鐵器、銅錢和石構件3000多件。板閘位于大運河中部,明清時期又為黃河、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