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鮑爾從二十三歲起便與約翰生成了忘年的莫逆之交,他立志把這位文壇巨擘一點一滴挖掘出來。對愛好智慧的現(xiàn)代人來說,本書正是一座睿智的寶庫。在這部千古絕唱的傳記中,讀者除了看到因緬懷往事而產(chǎn)生的逼人才華、光彩奪目的文字外,還可看到包氏本人的悲劇精神,及由此而生所洋溢的兩位不平凡人物的溫馨友情。
本書是一部著錄清代宮廷所藏古代青銅器的大型譜錄,清梁詩正等奉敕纂修,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纂,乾隆二十年(1755年)完書。南書房又稱西清,此書編定于清宮南書房,故名。原書共40卷,附錄《錢錄》16卷,收商周至唐代銅器1529件(包括銅鏡),而以商周彝器為多。本書仿效宋《考古圖》《宣和博古圖》體例薈輯成編。
本項目擬從上海圖書館的獨家珍藏中,選取近代以來,對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等有重要影響的人物的往來信札,整理匯編,按原貌影印,并編制相應的細目索引,再請有關專家撰寫研究、導讀文字,使這些長期深藏未刊、不易獲讀的珍稀史料,成為歷史研究、尤其是近現(xiàn)代史研究的難得資料,從而為推進相關領域的各項研究,奠定系統(tǒng)堅實的史料基礎,
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是上海更好落實和服務國家戰(zhàn)略、加快建設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體系的重要載體,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舉措,也是上海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chuàng)新發(fā)展先行者的重要行動。 為響應上海四大品牌建設,尋找上海城市品牌建設背后的歷史積淀和歷史傳承,上海圖書
《貴州省標準地名錄》是利用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資料、國家基礎測繪資料,以地名錄的形式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當前貴州省地、縣、鄉(xiāng)三級標準名稱和自然地理實體、人文地理實體名稱,對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人民群眾生活,傳承弘揚優(yōu)秀地名文化具有較高的文獻史料價值和重要意義,是一項具有重大科學價值、文化價值的地名文化工程成果,也是相關行
本書共11卷:內(nèi)容分三部分:伏藏、著作、散集。伏藏分:地下伏藏、心間伏藏、凈相;著作:道情歌、箴言,傳記類;散集:新增部分。文集內(nèi)容涉及文學、歷史、宗教。本《文集》系研究西藏歷史、文學、藏傳佛教“掘藏”文化的重要資料之一,具有較高閱讀和收藏價值。
路仲舊稱渟溪,俗稱路仲里,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千年歷史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史跡有德義橋、德風橋、張子相宅、朱淑真故居、管庭芬藏書樓、錢君陶祖居、黃嶺梅宅、馮家廳等。路仲的道路、小橋、河流、民宅等都較完整地保留著傳統(tǒng)風貌,記錄著歲月的滄桑變化,給人一種回歸鄉(xiāng)里的歸屬之感。江南古鎮(zhèn)大多已成為景點,如周邊的烏鎮(zhèn)、西塘、南潯之類,而路
本書為中華儒學經(jīng)典著作集成《儒典》的精選版的一種。在《儒典》215種底本的基礎上,根據(jù)讀者需求量大、市場流傳少、版本品相精良的標準,選取能夠集中體現(xiàn)儒學發(fā)展脈絡、文獻價值高的底本(《周易正義》《尚書正義》《附釋音毛詩注疏》《禮記》《春秋左傳正義》《四書章句集注》等6種),單獨影印出版,更大程度地方便廣大讀者翻閱、贈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