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益大師(1599-165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諱智旭,號西有,別號八不道人。(自傳中云:古者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既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之。)俗姓鐘,名際明、又名聲,字振之。先祖汴梁人,后遷居江蘇吳縣木瀆鎮(zhèn)。母親金氏,父親岐仲公,持誦十年的白依大士大悲神咒,夢見觀音菩薩送子而生藕益大師
高麗大藏經(jīng)初刻本輯刊(全八十一冊)(1套6箱)—域外漢籍珍本文庫(HJ)
《周叔迦佛學論著手稿(共9冊)(精)》(作者呂鐵鋼)是周叔迦先生的佛學論著手稿集成,均為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中華書局》出版《周叔迦佛學論著全集》時尚未出現(xiàn),因此,《周叔迦佛學論著手稿(共9冊)(精)》無論就文獻價值還是書法價值都堪稱一流。\\r\\n是研究周叔迦先生和他所處時代的重要文獻。本書具體分為如下幾類:1、經(jīng)書注疏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為大乘佛教重要經(jīng)典之一,因其內容強調現(xiàn)世消災增福與往生凈土并重,歷代廣受信奉。此次影印所據(jù)底本,為國家圖書館藏清乾隆帝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舊藏明成化七年(1471)九月十九日寫本。經(jīng)文以金粉抄寫,字體端莊,行款疏朗,光輝燦爛美輪美奐,堪稱稀世之珍。是廣大研究者及信眾研讀、供養(yǎng)的重要文獻。
本書是大藏經(jīng)《龍藏》原版刷印26種單函之一種,刷印了千字文“賓、歸、王、鳴”字號大般涅槃經(jīng),計四十卷四函。
本書是大藏經(jīng)《龍藏》原版刷印26種單函之一種,刷印了千字文“拱、平、章、愛、育、黎、首、臣”字號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計八十卷八函。
《六朝事跡編類》共分為十四卷,宋張敦頤撰。
中國佛教通史(精裝、15卷)
儒家文化在封建時代居于主導地位,《十三經(jīng)》作為儒家文化的經(jīng)典,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最高統(tǒng)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guī)范、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jīng)典。
佛教典籍浩如煙海,研讀起來十分不便,于是就有人仿照儒家的《十三經(jīng)》編起《釋氏十三經(jīng)》來,以期達到統(tǒng)領眾經(jīng),提要勾玄的目的,這項工作大概在明季已見端倪。降及清代,同治年間吳坤修編有《新刊釋氏十三經(jīng)》一書,刊入到《半畝園叢書》中。稍俊的佛學大師楊文會,眼界更寬,他不僅修訂了吳書,還進一步仿照儒家的《四書》創(chuàng)編出《釋氏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