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歷史文獻叢書《三晉石刻大全》系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自2009年第一卷面世以來,已經陸續(xù)出版了七十余卷,在世界產生了巨大反響,獲得了諸多獎項,產生了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部分卷目輸出海外,嘉惠學林!度龝x石刻大全·運城市永濟卷》由董榕主編,共收永濟境內古今石刻600余通(方)依照叢書之體例編纂,按照時代順
本書是收錄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收藏的廣州近代史料的叢刊,共50冊。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和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廣州在中國近代發(fā)展、轉型和變遷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積累了極為豐富且比較完整的文獻資料。這批文獻可較全面地反映近代尤其是民國時期廣州地區(qū)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狀況,從而較全面
本書研究篇、勘察篇、設計篇、養(yǎng)護篇四篇,具體內容包括:歷史沿革、開封城墻夯土與垃圾分界面快速判定研究、開封城墻東墻及北墻成分分析研究、開封城墻北墻與東墻穩(wěn)定性研究等。
輿服是中國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桑蠶、紡織、印染、服裝、飾物、紋案、色彩、甲衣武備、車輿等,其中蘊含著古代的辛勤勞作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作為傳統(tǒng)社會禮儀制度的載體,承擔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物化體現(xiàn)。相關內容,形諸文字者也為數(shù)不少,但散落各處,缺乏系統(tǒng)的整理,制約了服飾史研究的發(fā)展。 《叢編》對中國輿服圖書史料首次進行了系
本書內容包括:總紀、古跡、金石、藝文、職官、選舉、議敘、宦績、列傳補遺、文苑補遺、孝義補遺等。
萬壽寺是明清時期的一處重要皇家寺廟,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今為北京藝術博物館所在地!蹲Q尤f壽》是關于萬壽寺(北京藝術博物館)歷史文化藝術及館藏珍品圖錄類著作。由祝嘏延洪、百年巨變、閎敞靜深和藝苑之光四部分組成。前兩章主要介紹了萬壽寺的輝煌與衰落、古建筑的變換更替等,從中可見萬壽寺興建之由、歷代帝王的增修擴建、萬壽寺舉辦
人文與社會譯叢·歷史輯精選叢書內歷史領域的扛鼎作品,收錄了霍布斯鮑姆、湯普森、阿倫特、沃格林等當代史學大家的代表作,從人類歷史的經典議題出發(fā),解讀歷史規(guī)律,破解歷史迷思,用歷史之眼審視人類文明的進程,為理解人性和世界趨勢提供鏡鑒。
本書分上、中、下三冊,全書基于全面搜集文獻資料和扎實的田野調查,在充分吸收國內外土家族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礎上,力求從歷史的縱度深度和現(xiàn)實的社會狀況,客觀地反映土家族社會歷史和文化發(fā)展全貌。內容涉及土家族聚居區(qū)德地理環(huán)境、歷史、民族、經濟、民俗、宗教哲學、文學、文物古跡。
本書輯錄民國初期(一九一二至一九二一)專題電文、案卷、報告等史料,凡十四種:一、東三省來電;二、靖國軍文告匯錄;三、禁煙來電;四、各國促進國際聯(lián)合協(xié)會在比京開第三次大會報告(附函電);五、關于俄蒙協(xié)約問題來往各電卷宗;六、來電鈔存;七、東陵放荒案卷;八、河南民政長文電;九、保和會準備會會議錄;十、新聞電稿;十一、開發(fā)西
《尚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記言體史書,是關于上古時代的政事史料匯編。此部日本關西大學藏《尚書注疏》二十卷,是由南宋時期建安書坊,將隋代陸德明《經典釋文》、唐代孔穎達等《尚書正義》附入帶孔安國注的《尚書》,從而形成的版本,除上述內容外,還附有釋義、注疏、重言、重意、互注等內容(“重言”者,本經相同之句;“重意”者,句似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