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發(fā)展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組織編撰,對拉美地區(qū)的政治、經濟、社會、對外關系領域的年度形勢做綜合性回顧與展望,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目前全球關于美國國家監(jiān)聽主題的圖書已有一些,但還是以記者和職業(yè)作家所著為主,偶爾也有一些親歷者的回憶錄問世,而像《竊聽帝國》這樣由業(yè)內專家完成的專著并不多見。本書融專業(yè)性與可讀性為一體,以9·11事件、美國入侵伊拉克戰(zhàn)爭、追捕薩達姆、獵殺本·拉登、斯諾登事件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事件,以及三葉草行動、星風專案、鋯石計劃等鮮為人知的計劃與活動為抓手,對美國情報部門如何在數十年間逐漸形成對全球的監(jiān)聽系統和一些重點事件進行了基于文獻的側寫,其中部分內容系在國內首次詳細披露。通過對
紐約,一座由移民之手塑造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悲歡離合,每一個角落都蘊藏著隱秘往事。本書是美國歷史教授泰勒·安賓德,以移民文化入手,耗時多年調查、采訪、梳理而成四百年來的紐約移民發(fā)展史,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是紐約的城市建設史。全書由紐約歷史上一個個真實的個體故事展開并串聯,乘坐“內華達號”移民船第一個登上埃利斯島移民檢查站的安妮·摩爾一家,在英國政變期間被當作叛亂者的紐約長官萊斯勒,推動紐約法制建設的德裔商人岑格,從蘇格蘭牛奶工的兒子一路奮斗為富商的麥克杜格爾,讓公眾重新定義自由女神像的猶太詩
為了調動智力資源來應對9·11事件給美國帶來的國家安全威脅,原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認為:我們必須再次擁抱學者和他們的智慧。然而,從實際來看,國家安全政策制定者與國際關系學者之間的距離已經變成了鴻溝。圣母大學國家安全中心創(chuàng)始主任、PackeyJ.Dee國際關系講席教授邁克爾·德施追溯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至今的歷史,考察在這期間美國聯邦政府決策者與學者(書中也稱之為環(huán)形道與象牙塔)之間的互動關系。在他的新作《舍本逐末》中,德施指出,在戰(zhàn)爭或社會危機期間,社會
高檔餐廳、便捷網購、聘請保姆……我們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時,常常忽略了背后的工作者。這些工作者承受著大量辛苦勞動,但工資十分低廉,其中不乏許多女性,她們存在于我們身邊常見的那些行業(yè):麥當勞的員工、健康護理人員、居家保姆、托兒所工作人員…… 兩位作者耗時10年,與數百位低收入女性展開交談,在此基礎上,翔實記錄了她們所面臨的職場問題、家庭問題、福利問題……這些底層女性苦苦掙扎,被困在原地,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
本書是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勞迪婭·戈爾丁關于女性勞動力市場研究的代表作。作者以歷史的視角,尋找驅動女性勞動力市場參與率以及性別工資差距變化的關鍵因素,重點梳理了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末100多年美國女性就業(yè)在勞動力市場的時間序列數據,剖析了在這一個多世紀里美國女性的教育、婚姻、生育、收入與社會地位的變化。在這些變化的背后,作者深刻地揭示了這100多年里技術變革、市場架構、倫理規(guī)范、政策制定等因素,對促進女性就業(yè)、消除性別歧視、提高女性勞動參與率所能夠發(fā)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書通過細致的闡述和簡明的分析,對美國近四個世紀的暴力史,做出了一流的文獻分析。書中內容涉及諸多經典案例,發(fā)人深思。在這本書中,霍夫施塔特揭示了美國民眾的狀態(tài)和美國社會格局的形成。通過對近百段歷史文獻的摘引,書中呈現了美國歷史上的種種暴力事件是如何對美國思想留下深深烙印。美國一直在試圖保持自身政治的穩(wěn)定性,而且美國大多數社會改革實際上是通過非暴力方式才能實現的。
美國一向自詡為民主的燈塔,宣稱人民擁有參與公共事務、選舉和監(jiān)督政府的權利。但現實情況是,美國政治對立尖銳,社會撕裂嚴重,大批民眾被排斥在政治過程之外,尤其經常打著保護人權的旗幟對其他國家指手畫腳、肆意打壓,更利用媒體的虛假宣傳把不公正的特權合理化。本書從美國對穆斯林的嚴重歧視的角度,揭開藏在燈塔陰影之下的真相美式人權、民主的虛偽本質。分別論述了美國對伊斯蘭世界利益的侵害和對其國內穆斯林的歧視與迫害,并闡明了這種歧視背后的種族主義根源。
失業(yè)必然導致貧窮,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改善生活嗎?在美國,數百萬的底層勞工終日工作,卻只能賺得每小時6~7美元的最低時薪,他們要如何生存,又是否有可能走向成功? 為了尋找底層貧窮的真相,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隱藏起自己的身份與地位,潛入美國的底層社會,去體驗低薪階層是如何掙扎求生的。她為此制定了嚴苛的執(zhí)行標準,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出相應調整,力求貼近低薪階層的生存實態(tài)。在化身底層勞工期間,艾倫瑞克流轉于不同城市和不同行業(yè),先后當過餐廳服務生、客房服務員、保潔員、養(yǎng)老院助手以及沃爾瑪售貨
2016年,以特朗普在美國大選異軍突起為標志,“新右翼”在大多數歐美主要國家同時崛起。美國共和黨已系統性地“新右翼化”,“新右翼”已成為左右美國政局變動的最大變量之一!靶掠乙怼钡暮诵闹鲝埵鞘裁?為什么“新右翼”運動會在美歐興起?其將給美國帶來怎樣的深遠改變?本書從美國內政視角出發(fā),以2016年以來美國政壇巨變?yōu)榫索,闡釋“新右翼”的崛起,研究“新右翼”的起源、訴求和目標,探討其背后美國變局的深層原因和演變機制。書中從“新右翼”的政治理念和現實指向、美國政黨選民聯盟變遷、非法移民與反全球化議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