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史》在作者的喜馬拉雅音頻課程“世界歷史大師課”基礎之上整理修訂而成,以30個主題串聯起英國從史前直至當下的歷史。大到介紹英國史中重要的政治、經濟現象,如君主立憲制度的誕生與發(fā)展、政黨制度的演變、現代司法體系的形成、工業(yè)革命的成果與弊病、外交政策傳統(tǒng)與特色等;小到介紹英國人的吃、穿、住、行、習俗、偏好……作者結合
《希臘小史》系作者在喜馬拉雅音頻課程“世界歷史大師課”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以30個章節(jié)串聯起古代希臘從新石器時代到希臘化時代末期的歷史,涉及從施里曼發(fā)掘特洛伊到“克利奧帕特拉的鼻子”,尾聲談到希臘在中世紀和近現代的發(fā)展和古希臘史對今天的意義。全書的核心,是古典時代希臘城邦及其成就。在簡要說明希臘青銅時代的文明之后,轉入城
《法國小史》以30個章節(jié)串聯起法蘭西跨越2000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600年馬賽利亞城(馬賽的前身)誕生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舉辦,從法蘭克王國創(chuàng)立者克洛維、圣女貞德、“阿維尼翁之囚”教皇、“太陽王”路易十四、“科西嘉怪物”拿破侖、“老虎總理”克雷孟梭、“永遠的將軍”戴高樂,到大革命的群眾、“五月風暴”的學生、罷工運動
亞歷山大一世——“北方的斯芬克斯”,內心的真實想法諱莫如深;十二月黨人——“俄國第一代革命者”,以反對農奴制和推翻沙皇專制為宗旨的英勇起義影響了俄國未來的命運。確立憲政與解放農奴的理想將他們交織在一起,又使他們走向殊途,最終都未能達成所愿。原因何在?本書條分縷析,抽絲剝繭,推演亞歷山大一世的心路歷程與每一步舉措背后蘊含
本書是樓均信教授近五十年來關于法國史研究的成果論集,其研究的重點集中在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特別是所收錄論文中對丹東的評價、對法國大革命負效應的論述和對拉法格的評論、對法國工人黨與農民問題的分析,其觀點均具獨創(chuàng)性,得到國內外專家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
德國現任總統(tǒng)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評價道:“我們國家能在思想上對自由和民主保持開放,有溫克勒的一份功勞。”的確,我們需要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準確聚焦德意志民族歷史的所有發(fā)展脈絡,并把它們轉譯為可被今天的政治實踐所吸取的經驗教訓。世上不乏比這輕松好讀的民族史。20世紀發(fā)生的沉重災難無疑塑造著戰(zhàn)后幾代民眾的自我認知,時刻
本書以詳實的歷史資料和引人入勝的敘述給這個問題提供了一種答案。1918-1933年是德國歷史中劫難重重的時期。如果魏瑪共和國沒有失敗,希特勒也沒有掌權,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將會不一樣。究竟是魏瑪共和國選擇了逃避,還是其內核的重要部分已經失敗,這個問題至今都充滿了爭議。溫克勒沒有草率地回答這個問題,他將前因后果條分縷析后,
18世紀是俄羅斯歷史的一個重要時期,隨著歐洲啟蒙思想的傳播和俄羅斯帝國的崛起,從彼得一世開始,俄羅斯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軍事領域進行全面改革。一方面,當時的俄國仍然面臨著林林總總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變化卻在“每一個毛細血管”發(fā)生。國家治理展現出新氣象,出現了新的政府組織方式、司法理論、公文制度以及金融形式,文化
在洛克、伏爾泰和盧梭的時代,普通人的生活發(fā)生了怎樣激烈的變化?在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中,除了人們所熟知的啟蒙運動人物,一些長久以來被忽視的普通人,從自由思想家、共濟會成員到法國實利主義者、反教權主義的天主教徒、泛神論者、淫穢作品作者、讀者和游客,都得到了展現。作者瑪格麗特·雅各布是當下最受贊譽的啟蒙運動歷史學家,她提出了
琳達·德·萊爾以非虛構的敘事方式講述了簡·格雷、凱瑟琳·格雷與瑪麗·格雷三姐妹不為人熟知的生平,這三位出身貴族卻在都鐸王朝的權力斗爭中輸掉的年輕女性原本可能成為當時的英國女王。本書重新詮釋了她們的歷史地位,并以新的視角理解伊麗莎白一世的統(tǒng)治。年長的簡·格雷被貪婪的政客和不妥協(xié)的宗教改革家推上了王位,但不久后便被廢黜,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