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預期及其經濟影響一直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議題。經濟主體依據動態(tài)調整的前瞻性預期做出經濟決策,這些決策加總為宏觀經濟運行;而宏觀調控的傳導在根源上就是使經濟主體形成新的預期并調整其經濟決策,進一步帶來宏觀經濟的改變。因此,經濟主體的經濟預期直接決定了宏觀經濟的未來走向和宏觀調控的成效。面向預期及其對宏觀調控影響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堅持美麗中國建設的奮斗目標,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開拓生態(tài)環(huán)境經濟價值實現方式,堅定不移走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之路,推動經濟社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本書所涉及的非市場價值評估,正是在建設生態(tài)文明和發(fā)展新質生產力背景下評估生
如何通過對公共項目績效進行科學測度,發(fā)現績效生產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而實現公共項目績效的最大化與績效損失的最小化,是公共項目治理研究領域的一個關鍵問題。本書基于以公共價值為基礎的政府績效治理理論(PV-GPG理論),試圖通過對公共項目績效損失結構、測度、影響因素以及治理路徑的研究,找尋公共價值視角下公共項目績效損失的測度方
人們很多看似荒誕的經濟行為,其實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操縱,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比起亞當·斯密那只著名的“看不見的手”,這只手更加敏感、細膩,帶著濃濃的人情味兒。研究人的行為規(guī)律,本來就是經濟學永恒不變的主題。行為經濟學更深地洞悉了人們思維深處的奧秘,指出生活中“荒唐”決策的本質,探究非理性行為的規(guī)律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政治經濟學科研團隊集體合作完成,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chuàng)新智庫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合發(fā)布的系列報告。本書對2023年中外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和評價。全書包括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進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研究進展、馬克
新結構經濟學是林毅夫教授首倡的、總結于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及轉型實踐經驗的經濟學自主理論創(chuàng)新。為助力經濟學拔尖人才培養(yǎng),北京大學自2020年起開設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并由林毅夫教授親自小班授課。本書是林毅夫與首屆實驗班9位學生關于學問之道的研習交流實錄。全書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林毅夫教授寄語;第二部分為林毅夫教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一百年,是中國經濟從“大分流”之后的落后回到現代經濟增長路徑進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一百年;也是中華民族走出歷史低谷,不斷前進的一百年;更是中華文明彰顯活力和韌性,對世界不斷做出貢獻的一百年。為更好地學習“四史”,更好地闡釋黨的百年經濟思想,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舉辦了“中國共產黨百年經濟思想與實踐系列講座
《經濟學與生活》提起經濟學,很多人會想到一連串枯燥乏味的數字,以及國家經濟、產業(yè)結構、宏觀調控等一系列專業(yè)術語,認為它和現實生活相距甚遠。其實,這是對經濟學的極大誤解。實際上,經濟學真實地存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這本經濟學的入門書,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和現象,闡述經典的經濟
本書關注的問題在于社會態(tài)度普遍負面的情況下,年輕女性為什么仍會去酒吧?她們在酒吧中有怎樣的實踐、體驗與感受?當我們將酒吧視為一個“壓縮現代性”的實驗室,年輕女性在其中的實踐與反思,為我們提供了窺探當代中國的性別、階層與道德變遷的窗口。
本書將新結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應用于環(huán)境保護、氣候變化領域,首先闡述“一帶一路”建設實現綠色發(fā)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強調“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在指導和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的作用;然后以聯合國、世界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指南為基礎,詳細介紹綠色園區(qū)、綠色項目的評估工具和應用案例;最后介紹數字化技術給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