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森林昆蟲志》是由河北大學國家動物學重點(培育)甲蟲系統(tǒng)學研究室牽頭,河北省動物系統(tǒng)學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和河北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合作完成的專項科考項目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編撰而成,共4卷,按分類系統(tǒng)由低等到高等依序編排。本卷是第一卷,共記述六足亞門昆蟲4綱21目147科518屬875種,分別是原尾綱2目5科7屬16種
本書立足于我國三大主糧作物,基于翔實的野外觀測、機理過程模型模擬、機器學習和文獻調研等方法,探討了近40來年氣候變化對我國作物生產系統(tǒng)生長發(fā)育過程和最終產量的影響;并針對糧食作物如何適應未來氣候變化這一熱點問題,分別從何時、何地需要更換新品種、未來品種應具備何種優(yōu)良性狀等農業(yè)生產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措施,以及如何實現(xiàn)農業(yè)
本書詳細介紹了黃土丘陵區(qū)不同生物氣候帶的植被和土壤水分調查結果,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不同地形條件下天然植被的生長情況、土壤含水量及植被恢復潛力。主要內容包括:緒論;研究內容和方法;黃土丘陵區(qū)荒漠草原區(qū)、典型草原區(qū)、森林草原區(qū)天然植被高度、植被蓋度和地上生物量與地貌部位、坡向、坡度的關系;各生物氣候帶不同植被類型土壤水分含量對比
本專著依托2007年建立的山體垂直帶"雙向"移栽試驗平臺(模擬增溫和降溫情景)、以及2006年建立的紅外增溫模擬不對稱增溫(白天與晚上、暖季和冷季不同增溫幅度)和適度放牧平臺,通過10余年長期監(jiān)測和深入研究共發(fā)表了80余篇相關學術文章,揭示了氣候變化和放牧對植物群落特征(包括主要植物葉片結構和功能、植物形態(tài)和繁殖特征、
本書是中草藥種子DNA條形碼分子鑒定研究與實踐的學術專著,全面展示了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分為總論和各論兩篇。總論主要介紹中草藥種子DNA條形碼分子鑒定體系及標準操作流程和研究實例;各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收載藥材為主要對象,提供了210種中草藥種子的形態(tài)、采集與儲藏、DNA提取與序列擴增、ITS2或p
本教材采用項目教學法和典型任務相結合的模式,根據(jù)課程結構和教學特點,將園林樹木相關知識分成園林樹木基礎、園林樹木栽培與養(yǎng)護、園林樹木識別與應用3個模塊;下分園林樹木的形態(tài)觀察、物候期調查、栽植與成活期養(yǎng)護、整修與修剪、土肥水管理、自然災害及損傷養(yǎng)護、實踐分類,以及園林喬木識別應用、園林灌木識別應用與園林藤木識別應用10
本教材是對前輩們編寫的植物病毒學內容的傳承與完善,匯總了植物病毒的基礎知識、病毒基礎生物學特征、分子生物學特征以及病害的流行與控制等內容,同時附帶數(shù)字資源,旨在編制一本紙質教材與數(shù)字資源相結合的新型教材。
本書介紹了中國紅樹林概況、CO2摩爾分數(shù)升高對紅樹林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及其進展,介紹了CO2摩爾分數(shù)倍增情景下紅樹林濕地碳、氮儲量變化研究的試驗模擬方法。對兩種紅樹植物秋茄、桐花樹濕地系統(tǒng)在CO2摩爾分數(shù)倍增情景下碳、氮含量的變化,以及其與紅樹植物生物量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并探討微生物種群和數(shù)量對CO2摩爾分數(shù)倍增的
家庭園藝是庭院經濟的一部分,本書從庭院的角度出發(fā),主要介紹了近年來國內常用的適合庭院的設施建造、園藝作物栽培技術以及庭院的規(guī)劃設計,充分體現(xiàn)“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力求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服務于生產。本書共分11章,包括緒論、庭院的設計與布局、適合庭院的設施、適合庭院的集約化栽培技術、庭院主要大宗蔬菜栽培技術、庭
本書以東北松嫩平原蘇打鹽堿土為研究對象,按照土壤蘇打鹽堿化機理與驅動機制、土壤農業(yè)利用障礙機理與鹽堿脅迫機制,以及障礙因子解析和障礙消減機制的順序布設篇章。形成機理與驅動機制部分包括宏觀尺度下松嫩平原鹽堿化土壤發(fā)育和發(fā)展的驅動因素,以及微域尺度土壤鹽堿化過程和影響機制。土壤障礙機理與鹽堿脅迫機制部分包括土壤鹽堿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