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粹。準確表達中華思想核心概念,推進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是維護文化主權、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為進一步做好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作,經(jīng)國務院批準,設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以下簡稱“工程”),并建立了由教育部、國家語委作為召集單位,中央編譯局、中國外文局、外交部、民政部、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務院新聞辦、新華社、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十個部委(單位)為成員的部際聯(lián)席會議機制,負責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作!肮こ獭钡脑O立旨在梳理反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維方式、體現(xiàn)中國核心價值的思想文化術語,用易于口頭表達、交流的簡練語言客觀準確地予以詮釋,在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傳播媒體等對外交往活動中,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多了解中國國情、歷史和文化。“工程”聘請**專家成立顧問組、專家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制定中華思想文化術語遴選與譯寫規(guī)則和標準,開展遴選與譯寫工作,發(fā)布譯寫成果及規(guī)范應用等。秘書處設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目前,“工程”組織文、史、哲等學科專家70余人,經(jīng)過前期縝密研究,反復論證,已遴選、譯寫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形成本系列,向社會發(fā)布,推薦和鼓勵社會使用。
適讀人群 :幼兒,學生,教師,家長,職場人士,一般讀者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粹。準確表達中華思想核心概念,推進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是維護文化主權、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編委會由袁濟喜等人組成。袁濟喜,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學術委員,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王博,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院長、道家研究中心主任。聶長順,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心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學術企劃部部長。黃友義,曾任國際翻譯家聯(lián)盟副主席、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中國翻譯協(xié)會秘書長,現(xiàn)任中國翻譯協(xié)會副會長、全國翻譯資格(水平)考試英語專家委員會主任。
愛民
愛人以德
安居樂業(yè)
百戲
邊塞詩
標舉興會
博愛
不戰(zhàn)而勝
不戰(zhàn)在我
參驗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
長城
暢神
成人
崇本舉末
崇本息末
春秋筆法
大丈夫
當仁不讓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點鐵成金
法
反者道之動
泛愛
非命
格
宮調(diào)
公正
古文運動
含蓄
涵泳
漢樂府
豪放派
好戰(zhàn)必亡,忘戰(zhàn)必危
和為貴
荒寒
黃河
惠民
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建安風骨
解蔽
精氣
克己復禮
枯淡
狂狷
理趣
兩儀
龍
亂世之音
民心
民心惟本
民以食為天
民主
清詞麗句
仁民愛物
三不朽
山水詩
尚同
尚賢
生生
盛唐之音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四象
太康體
悌
天經(jīng)地義
天時地利人和
天下為公
田園詩
婉約派
亡國之音
無為而治
物化
西昆體
鄉(xiāng)愿
孝
心齋
行己有恥
性惡
性善
玄言詩
選體
移風易俗
以戰(zhàn)止戰(zhàn)
隱逸詩
永明體
詠史詩
元亨利貞
怨刺
約定俗成
樂
政貴有恒
正始體
治內(nèi)裁外
治世之音
中和
自生
自由
坐忘
術語表 List of Concepts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A Brief Chronology of Chinese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