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擔保作為依法直接設立的物的擔保權利,保障了特種債權的實現(xiàn),體現(xiàn)了民法的人文關懷。
《中國法定擔保的類型配置研究》依據類型化思維,深入探討中國法定擔保類型配置立法方案選擇標準與法政策價值評價基準。在分析法定擔保類型配置本源理論及追蹤其歷史發(fā)展、立法改革與司法續(xù)造軌跡后,發(fā)現(xiàn)它遵循著一定的標準,影響著各國法定擔保的類型配置選擇。同時,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立法中法定擔保類型配置存在著“正義”與“效率”法政策價值衡量,出現(xiàn)了法定擔保類型限制、調整或功能分擔的現(xiàn)象。針對中國法定擔保立法中存在的類型缺失與規(guī)則沖突問題,在權衡學界已有各類立法方案利弊的基礎上,最終建議采納多元的法定擔保類型配置調整方案,在修正的商法化民法框架中構建法定擔保類型配置體系。
法定擔保是以保障特種債權優(yōu)先受償為目的、依法直接設立的物的擔保權利,具有法定性、政策性、秘密性和優(yōu)先性的特征。
本書將法定擔保作為上位概念,以其法律構成、基本特征、正當性基礎、配置意義、演變軌跡等為鋪墊,結合相關理論原理和司法實踐經驗,提出法定擔保類型配置的內外標準和法政策的評價基準與立法框架,作為相關法定擔保類型配置的參考,為中國各類權利的配置、整合等研究和探討提供一個基本的框架,以解決實踐中存在的難題。
本書從法定擔保體系的整體構建出發(fā),以相關跨學科基本理論作為鋪墊,從中提煉出其共性和統(tǒng)一的配置標準,對法定擔保類型進行立體化配置,以期構建多角度、多層次的法定擔保體系。為了使立法體系更具協(xié)調性、司法續(xù)造更具規(guī)范性,本書還將以立法規(guī)范與相關領域的聯(lián)動性為視角,對法定擔保的相關理論進行深入剖析,結合相關司法實踐,運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對學術理論進行檢視,同時超越現(xiàn)有的研究范圍,對中國金融實踐中出現(xiàn)的法定擔保類型加以剖析,以確定是否可對現(xiàn)有的法定擔保類型進行法定擴張,最終達到法定擔保類型化配置的目的。
依據類型化思維界定,法定擔?尚纬砷_放式的權利體系。法定擔保遵循矯正正義的價值理念,保障了特種債權的實現(xiàn),體現(xiàn)了民法的人文關懷。法定擔保是有別于約定的破除債權平等性的法定方法之一,立法中有必要對之加以特別調整。
從國外法定擔保的歷史流變、現(xiàn)有狀況以及未來趨勢中,可以提煉出其中法定擔保類型配置的基本標準,為中國對相關權利的取合提供參考。在古羅馬時期,法定質權(法定抵押權)和以惡意抗辯權形式存在的留置機制并未形成獨立的法定擔保體系。在近代大陸法系中,法定擔保形成了法國統(tǒng)一的立法模式與德國非統(tǒng)一的立法模式。英美法系法定擔保的立法模式與德國法類似。
蔡斌,湖南省寧鄉(xiāng)人,法學博士,現(xiàn)任青島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兼任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青年專家?guī)鞂<、山東海樂普律師事務所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民商法學、環(huán)境法學、智慧養(yǎng)老。曾在《理論學刊》《內蒙古社會科學》等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法定擔保類型配置之本源理論
第一節(jié) 法定擔保的法律本質分析
第二節(jié) 法定擔保的正當性分析
第三節(jié) 法定擔保類型配置的必要性分析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法定擔保類型配置之歷史嬗變:類型形成與模式分化
第一節(jié) 古代法定擔保類型萌芽與體系初構
第二節(jié) 近代法定擔保類型形成與模式分化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法定擔保類型配置之現(xiàn)代發(fā)展:類型調整與模式融合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擔保制度與法定擔保類型的調整
第二節(jié) 立法理由考量與法定擔保類型的整合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法定擔保規(guī)范模式的融合趨勢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法定擔保類型配置之標準選。和庠跇藴逝c內在標準
第一節(jié) 法定擔保類型配置之外在標準
第二節(jié) 法定擔保類型配置之內在標準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法定擔保類型配置之法政策考量:評價基準與立法框架
第一節(jié) 法政策與法政策學方法論
第二節(jié) 從身份到契約再到身份的運動:正義驅動下法定擔保類型配置的應對
第三節(jié) 從商品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變遷:效率主導下法定擔保類型配置的應對
第四節(jié) 法定擔保類型配置的立法框架:正義與效率的雙贏選擇
本章小結
……
第六章 中國法定擔保類型配置之完善:模式抉擇與類型權衡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