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文獻資源是少數民族產生、發(fā)展、變化的間接體現,忠實地記錄了我國各少數民族從古到今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面貌。也可以說,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獻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和途徑。我國各少數民族文獻中保存了大量的傳統(tǒng)文化史料。中華民族文化是生息在中華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文化,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多元文化。要弘揚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促進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少數民族文獻工作就必須采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建立少數民族文獻數據庫,讓少數民族文化信息在信息時代、在世界文化領域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少數民族文獻數字化與信息處理》著重介紹了我國在文獻研究與信息處理技術水平方面已有所成就的六個少數民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朝鮮族、彝族的文獻研究概況、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現狀和文獻的數字化現狀,以及信息處理技術在少數民族文獻數字化中的應用,為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傳承與保護、開發(fā)與利用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經驗,從而進一步弘揚和發(fā)展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
《少數民族文獻數字化與信息處理》一書就要同廣大讀者見面了,承蒙作者信任,邀我為本書作序,我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少數民族文獻資源是少數民族產生、發(fā)展、變化的間接體現,忠實地記錄了我國各少數民族從古到今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面貌。也可以說,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獻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和途徑。我國各少數民族文獻中保存了大量的傳統(tǒng)文化史料。中華民族文化是生息在中華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文化,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多元文化。要弘揚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促進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少數民族文獻工作就必須采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建立少數民族文獻數據庫,讓少數民族文化信息在信息時代、在世界文化領域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本書著重介紹了我國在文獻研究與信息處理技術水平方面已有所成就的六個少數民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朝鮮族、彝族的文獻研究概況、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現狀和文獻的數字化現狀,以及信息處理技術在少數民族文獻數字化中的應用,為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傳承與保護、開發(fā)與利用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經驗,從而進一步弘揚和發(fā)展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
作者楠丁,2007年于內蒙古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畢業(yè)后到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圖書館工作,2013年開始在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攻讀語言學碩士學位,蒙古文信息處理研究方向。目前,作者在圖書館工作已經十余年,具有較強的業(yè)務能力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另外,她讀研期間的蒙古文信息處理研究方向,使她對蒙古文文獻的數字化有了更深的見解,在本書的字里行間,處處流露著作者扎實的綜合功底。少數民族文獻數字化與信息處理技術方面的研究,對少數民族文獻的收集、整合、利用有很深遠的意義。作者楠丁用敏銳的專業(yè)視角,探索了少數民族文獻數字化中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揭示了少數民族文獻數字化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聯(lián)系,對少數民族文獻數字化技術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
最后,我還想對從事少數民族文獻工作的年輕人說,大家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做好少數民族文獻工作。此項事業(yè)任重而道遠,只有腳踏實地地學習工作,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迎來更好的發(fā)展!
楠丁,蒙古族,1984年5月出生,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人。2007年7月畢業(yè)于內蒙古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獲學士學位,本科學歷。2017年7月畢業(yè)于內蒙古大學蒙古文信息處理專業(yè),獲碩士學位,研究生學歷,現為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圖書館館員,主要從事蒙古文信息處理、特色數據庫、少數民族語言數字化研究。
章 少數民族文獻與數字化建設 第2章 蒙古文文獻數字化與信息處理研究第3章 藏文文獻數字化建設與信息處理研究第4章 維吾爾文獻數字化建設與信息處理研究 第5章 朝鮮文文獻數字化建設與信息處理研究 第6章 壯族文獻數字化建設與信息處理研究第7章 彝族文獻數字化建設與信息處理研究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