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小水滴一家的親子旅行,帶領(lǐng)讀者穿越時空,親歷人類歷史上多次洪水災害,參觀古今中外各種防洪工程,認識各種應對洪水的偉大發(fā)明。讀者將跟隨小水滴的腳步,了解人類用智慧征服洪水、與洪水和諧相處的故事,感受人類文明的堅韌與智慧,同時在心中種下愛護自然、保護人類的種子……
本書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形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了解人類與洪水共存的歷史。通過豐富的插圖和生動的文字,展現(xiàn)人類應對洪水的智慧與勇氣,激發(fā)孩子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培養(yǎng)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和責任感。這是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科普讀物,也是孩子們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啟蒙書籍。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本。水在滋養(yǎng)哺育人類的同時,也塑造了人類的歷史。縱觀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史,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與洪澇、干旱作斗爭的歷史。從古至今,中華民族一直在與水相伴、相爭、相和中發(fā)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洪水一直是威脅人類生存的主要自然災害,經(jīng)常被比喻為“洪水猛獸”。洪水給人類造成了危害,也重塑了地形地貌,一直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面對洪水,人類從未放棄過努力,從最初的被動應對到后來 的主動防御,再到如今追求與洪水共生共榮,這一歷程深刻反映了人類與自 然環(huán)境關(guān)系的演變和進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科普宣傳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diào)“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為加強我國的防洪抗旱減災科普知識宣傳工作,拉近防洪抗旱減災與社會公眾的距離,提高兒童的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這本《人類與千年洪水》應運而生。本書希望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普及洪水的科學知識,提升兒童水患災害的認知和應對能力。 本書依托防洪抗旱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張誠等專家領(lǐng)銜撰寫。在書中,讀者將跟隨小水滴家族的足跡,穿越歷史長河,見證都江堰、蘇公堤、荷蘭圍海大堤、長江三峽等世界偉大的水利工程,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在洪水面前展現(xiàn)的智慧與勇氣,探索洪水與人類共存的千年智慧。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在知識與趣味的交織中獲得啟發(fā),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是從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的公益性研究機構(gòu)。
國際洪水管理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ood Management,簡稱ICFM)原名為“國際防洪大會”,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防洪減災研討會。
1.孩子們,一起出發(fā)吧!
2.可怕的史前“猛獸”
3.洪水的多張“面孔”
4.洪水還和古文明有關(guān)?
5.就不信治不了你!
6.就地取材的智慧
7.巧奪天工都江堰
8.美麗的蘇公堤
9.荷蘭的圍海大堤
10.建壩“神器”——混凝土
11.胡佛水壩,我們來啦!
12.大國重器——三峽大壩
13.隱蔽的地下宮殿
14.把土地還給河流
15.不怕淹的城市
16.洪水來臨早知道
17.洪災之前做準備
18.洪水來時怎么辦?
19.漂浮建筑真奇妙
20.洪水,讓我們更好地共生共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