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形式論辯義集”系列文集是對趙毅衡意義形式論學術思想的延展、應用、商榷。本“敘述學卷”,從國內(nèi)外近千篇圍繞“廣義敘述學”(或“符號敘述學”)學術觀念展開的論文中遴選了16篇論文和1篇訪談文章,根據(jù)一定邏輯集結編撰而成,分別涉及符號敘述學的理論內(nèi)涵與體裁拓展、核心概念與內(nèi)在的形式特征,以及新類型的符號敘述典型范例。這些編選的論文,或深入一個專門領域,或拓展,或爭鳴,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符號敘述學”的可探討性和可探索空間。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當今中國文化現(xiàn)狀與發(fā)展的符號學研究》(13&ZD123)子課題之“文化符號學原理與當今中國文化發(fā)展”
2.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項“‘巴蜀圖語’符號譜系整理分析與數(shù)字人文傳播研究”(2018VJX047)
目錄
前言 回歸普遍意義形式的“符號敘述學”
緒編 符號敘述學何為?
一、敘述學如何向全域敞開?(饒廣祥) 3
二、廣義敘述學的必要性(伏飛雄) 14
第一編 符號敘述學:定義與基本問題商榷
一、敘述定義再審視(伏飛雄 李明芮) 25
二、符號敘述學的媒介基礎(唐小林) 40
三、敘述學的幾個基本概念(王長才) 57
第二編 符號敘述范疇:體裁、媒介與形態(tài)邊界拓展一、圖像與泛媒介敘述(胡易容) 78
二、游戲能否講故事?(宗 爭) 92
三、歌詞的敘述轉向(陸正蘭) 105
四、夢的符號敘述(方小莉) 115
第三編 符號敘述結構:“新底本”、“三度區(qū)隔”與“再敘述”辨析一、新“底本”與原“底本”(王長才) 134
二、虛構敘述的“雙層區(qū)隔”辨析(譚光輝) 147
三、從“二度區(qū)隔”到“三度區(qū)隔”(方小莉) 167
四、從“二次敘述”到“抽象文本”(王委艷) 182
第四編 符號敘述的展開:類型、主體、情節(jié)一、演述與講述(唐小林) 196
二、隱含作者(任偉) 213
三、敘述情節(jié)(譚光輝) 227
附錄 符號敘述學的興起:趙毅衡訪談錄(方小莉)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