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詩人、作家陳年喜2025年力作。
本書以旅館為承載,再度呈現(xiàn)了一群平凡而樸素的勞動者,礦工、背水客、燒炭工、南陽小販、縣劇團老生、印匠老焦、馮琴師、劉嗩吶……全書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感糾葛,也沒有激烈的生死搏斗,而是描繪了這些與我們一樣的普通人,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尋找那條活路的故事。
人生或許就是一場旅行,我們都在這人世間奔波、漂泊,被命運押解著慌慌張張生活,在其中困頓、悲傷,也在其中感受溫情。而恰恰是這些無名之輩的生活和命運,令人想要似他們那般努力純粹地活,腳踏實地地活。
◆ 陳年喜2025年力作,睽違四年,《微塵》續(xù)篇,再度書寫普通人的生活,呈現(xiàn)屬于粗糲生活中的沖天一喊。
在現(xiàn)實面前,活著是首要的。19個奔命故事,19種真實人生。在他們眼中生活艱難是常態(tài),可他們依然不甘麻木。哪怕生命苦澀如歌,依然要真實純粹地活,腳踏實地地活。他們是認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的踐行者,是腳踩大地和黃土的人,昂揚的生命力,很刺目,很耀眼。
◆ 是被《人民日報》《南方周末》《紐約時報》等媒體重磅報道的礦工詩人。
陳年喜是DIYI屆工人詩歌桂冠獎得主,央視《朗讀者》嘉賓,《南方人物周刊》2021魅力人物100張中國臉,也曾應邀到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巡回演講、詩歌交流。他的粗糲、悲愴與熾烈,打動千萬人。
◆細想起來,人世間的事比雨點都多,但總的說來無非兩件事:相逢與別離。
在這人世間,比風更容易拐彎的是命運。好像生活就是這樣展開的,苦難而又漫長,我們在其中困頓、悲傷,也在其中感受溫情。
陳年喜16年礦工生涯旅途中的悲歡離合和生死瞬間匯聚于《人間旅館》,他以真摯的筆觸寫盡人世百態(tài),生活磨礪,訴說普通人關于親情、死亡、欲望、漂泊的生活主題,人生的悲壯有時讓人突然淚流滿面。從秦嶺的雪夜旅館到北疆遼遠的礦山,粗糲的北風仿佛從紙上吹過。
◆ 再低微的骨頭里也有江河,19篇與苦難有關的奔命故事,但絕非歌頌苦難,作者筆下有生命的溫度和堅韌力量。
我見過的不幸太多了,從來沒有沮喪過。人生或許就是一次旅行,我們都在這人世間奔波、漂泊,被命運押解著慌慌張張生活,在其中困頓、悲傷,也在其中感受溫情。而只此一次的人生啊,是值得我們更加熱烈勇敢地去活!
◆ 內外雙封,新銳設計師@達克蘭操刀設計,呈現(xiàn)生活的粗糲和包容。
內外雙封設計,內文采用細膩膠版紙印刷,版式疏朗,視覺友好。
自序
誰不是旅人
昨天晚上看手機天氣預報,有小雨,連夜把晾曬在房檐下的玉米收進了屋里。早晨醒來有些晚了,一縷陽光從玻璃窗上打進來,地上、床上,像鋪上了一層新棉,我甚至嗅到了一股淡淡的飄蕩的近于銀杏果實的金色味道。是啊,二〇二四年的金秋,穿越茫茫地球緯度來到了。
愛人到渭北塬上給人摘蘋果去了。吃了飯,一個人坐在院邊的核桃樹下,為終于交稿的《人間旅館》寫點兒文字,重新打量正在走著的和已經走遠的歲月、生死、悲喜和無邊的風塵,再次打量半生漂蕩的自己。雖然它們早已被打量了無數(shù)遍,雖然每次打量的過程和感受并無不同。
我這半生,與漂泊有關。
高中畢業(yè)那年,苦于我沒有出路和希望,母親翻山越嶺,去找一位先生為我算命。先生說,此人命帶驛馬,一生奔波,不得安寧。我一路掙扎,拒絕命運的安排,但歷程和結果,仿佛都在驗證算命先生的成讖一語。
流徙歲月里,相遇和相交的事物數(shù)不勝數(shù),它們似乎都可以繞過去,都可以忘卻,唯有一物,無論是當初,還是今天,都不能忽略,那就是旅館。在我漂泊的人生旅程中,旅館和我的生活互為見證。
在散文《西安北站》里,我曾寫過一段話:一生里,我們一次次出發(fā),一次次惶然。車站是一個永遠抽不完的簽筒,我們用手里的車票,在這里抽出一張張上上簽或下下簽,從這里占卜和擲賭命運。而每一張簽的抽出,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力量。這里,把車站換成旅館,同樣適用,一點兒也不違和。本質上,旅館也是車站,車站也是旅館,都是出發(fā)、回歸和暫時寄身的地方。
作為行走求生計的人,幾十年來以及今天,我總是在和旅館打著交道,進礦前,下山后,所有來來去去的趕赴中。拿到了工資,住得好一點兒,十元幾十元的;身無分文時,住三元五元甚至不用付錢的車馬店。旅館也是一個社會、一個江湖,經營者、行騙者、得意者、失敗者、亡命天涯的人、呼風喚雨的人……每個人都有來路,每個人都有去處;每個人都沒有來路,每個人都沒有去處。他們身上有太多承載,他們是橫撇豎捺,寫著自己,也寫著這個世界。但要記錄他們,也并非易事,因為我也是匆匆過客,萍水相逢,擦肩而過。所以這些文字,并不深入和完整,它像電影鏡頭,遠觀或拉近,多為匆匆一瞥。需要說的是,其中的一些人一些事與具體的旅館有關,一些人一些事與具體的旅館無關。有關與無關,它們都發(fā)生在旅程里。人間,本是一間大旅館。
我不是一個勤奮的人,散漫,感性,焦慮,沒頭沒尾,失敗者的元素在我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十幾篇故事,斷斷續(xù)續(xù)寫了兩年,組稿編輯都換了兩茬兒。我沒什么才華,知道自己的局限,寫作并不是我喜歡的事情,只是身體多病,身無所長,做不了別的。這些文字是一面鏡子,從中能看到一些你不曾見過的人和不曾經歷的生活,也能看見我的身不由己,趔趔趄趄。
沒有人可以活兩次,沒有人可以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旅館還是那些旅館,旅館已不是那些旅館;人與事物還是那些人與事物,人與事物已不是那些人與事物。文章何為?唯真唯情,我試圖抵達之處遠未抵達,好在生活和事物本身已包含足夠多的養(yǎng)分。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生活中,命運里,誰不是旅人呢?
二〇一六年秋天的某個黃昏,在北京東郊草房到皮村的公交車上,我看見夕陽余暉里,幾個異鄉(xiāng)人坐在一家旅館門前的臺階上,抽煙,對視,默默無語,興奮或焦慮交織。他們一生中的這一天,聯(lián)結著眼前陌生的旅館。是啊,夕陽坐過的臺階和映照過的人早已風流云散,夕陽坐過的臺階和映照過的人又永遠都在。
陳年喜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陳年喜
爆破工,詩人,作家
生于1970年,陜西省丹鳳縣人。
曾從事礦山爆破工作十六年;
數(shù)百首詩歌及散文、評論文章散見《詩刊》《天涯》《散文》等刊;
2016年冬,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邀請,赴美詩歌交流;
2016年,獲得DIYI屆桂冠工人詩人獎;
2019年,出版詩集《炸裂志》;
2020年,受邀做客央視節(jié)目《朗讀者》;
2021年,出版非虛構故事集《微塵》;
2024年,錄制《十三邀》。
陳年喜高中畢業(yè)之后便外出打工,爆破工是他做過時間長的職業(yè)。在地下五千米深處,他炸裂礦石,也思就詩篇和故事,F(xiàn)在,他回到了家鄉(xiāng),仍在繼續(xù)寫作。
已出版作品:《炸裂志》《微塵》《活著就是沖天一喊》《一地霜白》《陳年喜的詩》《峽河西流去》
自序
誰不是旅人
一
阿哈,塔巴馕
馬甲記
深山旅店
廟嘴一夜
憶黃土塬
老四
二
水晶
苦芹記
南陽小販
苦蕎
縫衣記
騎摩托車的人
三
茯苓記
橡子樹
年戲
感冒記
蘆花年年白
黃櫨記
武關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