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個焦慮時代的少數(shù)幸事之一是,我們不得不去認識自己。當我們的社會處于標準和價值觀巨變的時代,不能像馬修·阿諾德(MatthewArnold)所說的那樣,給我們展示一幅“我們是什么?我們應該是什么?”的清晰畫面時,我們將會被拋回到對自我的追尋之中。來自各方面使人痛苦的不安全感給了我們新的刺激,讓我們不斷地追問,是否可能存在一些被我們忽略了的重要指導和力量的源泉?
當然,我也認識到,這不能籠統(tǒng)地被稱為幸事。相反,人們會問,生活在這樣一個分裂世界中的人怎么可能獲得內(nèi)在的整合?或者,他們會質疑,生活在一個對現(xiàn)在和將來所有一切都不確定的時代,人們又怎么可能進行長期的發(fā)展以達到自我實現(xiàn)呢?
大部分富有思想的人都思考過這些問題。心理治療師們對此并沒有什么奇妙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深蘊心理學給我們新的啟示,使我們能夠洞察那些促使我們像現(xiàn)在這樣以這種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動的潛在動機,它對于我們尋找自我也會起到關鍵性的幫助作用。但是,除了所接受的技術性訓練以及自己的自我理解以外,還有某種東西給作者以勇氣,使他敢于踏入天使們不敢闖入的禁區(qū),并就我們在本書中將要面對的難題提供他自己的觀點和經(jīng)驗。
這種東西,是心理治療師在與那些努力戰(zhàn)勝自己的問題的人們共同合作時所獲得的智慧。他具有非同尋常的(即使通常是負擔沉重的)特權來陪伴人們經(jīng)過內(nèi)在的、意義深遠的斗爭以獲得新的整合。而如果心理治療師不能從中窺探到今天使人們不能看清自己以及阻止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確定的價值觀和目標的東西,那他就真的很愚蠢了。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在談到他在維也納所創(chuàng)建的兒童學校時曾說,“學生教導著老師”。在心理治療中通常也是這樣的。而且我不知道心理治療師除了應該感謝那些被稱為他的病人的人,感謝他們每天教會他認識人生的問題和尊嚴之外,還能炫耀些什么。
同樣,我也要感謝我的同事們,關于這些問題,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我還要感謝加利福尼亞米爾斯學院的學生和教員們,當我在那里作題為《焦慮時代的個人尊嚴》的百年慶典報告時,曾就一些這樣的觀點與他們討論,他們給予了我豐富的、富于啟發(fā)性的反饋。
本書并不是心理治療的代替品。從保證一下子就能廉價地、輕松地治愈心理疾病的意義上講,它也不是一本自助的書籍。但是,從另一種有價值的、深遠的意義上講,每一本好書都是一本自助書籍——它能幫助讀者通過書中所反映的內(nèi)容,理解他自己和他自己的體驗,獲得關于他自己個人整合問題的啟發(fā)。我希望本書是這樣的一本書。
在本書的這些章節(jié)中,我們將不僅關注關于自我的隱藏層面的心理學新見解,同時我們還會關注從古到今文學、哲學和倫理學領域中的學者們的智慧,他們都曾試圖理解人們?nèi)绾尾拍茏罴训孛鎸ψ陨淼牟话埠蛡人危機,并將這些智慧派上建設性的用途。我們的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能夠據(jù)以抵制我們這個時代的不安的方式,發(fā)現(xiàn)我們自身內(nèi)在力量的中心,并且,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指出在一個幾乎所有一切都不安全的時代里如何獲得我們可以依靠的價值觀和目標的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