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學通用德語1
本教程適合零起點大學德語學生和社會學習者使用。在編寫過程中,遵循以下編寫原則:
1. 輕簡。為適應多數(shù)學校每周只有2至4個課時的實情,我們對課文長度、單詞量及語法量都做了減少。第一冊教材1~9課共23個語法點,單詞約600個。課文長度也進行了嚴格把握,不出現(xiàn)長度和難度過大的課文。第一冊課文除一篇外全部為對話體。第二冊中約有60%的對話體課文和40%的篇章課文。 2. 課文與語法的緊密銜接。為使學生更加有效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必要的語法知識,我們在編寫過程中嚴格把握著課文與語法的銜接關系,除個別幾處因行文必須而出現(xiàn)超前語法之外,基本沒有語法超前的現(xiàn)象。對于超前出現(xiàn)的語法現(xiàn)象,也都以注釋形式作了初步解釋,并指出其將出現(xiàn)的課次。在語法講解上,也盡量選用課文中的內(nèi)容句子作為例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3. 綜合能力。《大學德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我們認為,綜合運用能力是指學生如何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完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任務。為此,每課特有“單元綜合練習”板塊,以豐富的題型鞏固本課所學的詞匯、語法、交際和文化類知識。 4. 趣味性。學生對外語課文內(nèi)容興趣索然是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我們在選材時,特意注重了學生視角和現(xiàn)代生活,編寫了能直接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體驗的文章,例如網(wǎng)上購書、網(wǎng)上查找乘車路線的過程等,以期引起學生更多的共鳴。此外,我們還選取了一些學生感到新鮮的生活場景,例如作者朗讀會等作為訓練素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 本國文化。多年來,教師們都注意到一個事實:學外語的學生對外國的情況可以說出很多,但對自己本國的情況卻不會用外語來表達。這是由于外語學習中相關語料和訓練較少的緣故。鑒此,我們特意在一些場景中編寫了針對中國情況的學習或練習內(nèi)容,例如:參觀北京的時間表描述、介紹中國的火車站、中德上餐順序、中國大學校園中的文化海報等。 6. 探究式學習,F(xiàn)代教學越來越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在教材編寫中,也在語法規(guī)則等知識點上,要求學生自己思索和尋找規(guī)律。針對一些課時比較充足的學;蛞恍⿲W有余力的學生,我們設計了“知識擴展”模塊,介紹了一些重要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有用的網(wǎng)絡資源、學習方法等。我們鼓勵教師和學生利用這一板塊中的內(nèi)容,推進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豐富德語和文化背景知識。 7. 德語國家文化。日常國情是基礎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教程除在課文中關注這一重點之外,還特以“文化之窗”的形式對德語國家日常生活和社會文化進行了介紹。在第一冊中,用漢語介紹;第二冊中,用中德雙語介紹。本教程配有免費下載的MP3、教學參考書和教案。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