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里發(fā)現問題?什么是有價值的問題?研究性提問的針對點是什么?如何拎出未解的困惑?如何挖出問題的研究價值?如何提升問題的一般化水平?分析框架與提問有何關系?理論對于提問有什么作用?個人經驗及倫理對提問有何限定?……針對提問的50個問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張靜教授在《學習提問:如何提出有價值的研究問題》一書中進行了鞭辟入里
本書共分十二章和一個重要的附贈閱讀部分,主要是一些同領域的著名專家的采訪討論記錄。本書對睡眠中的自我意象做了全面的介紹,并且對如何管理自己的夢中自我意象提出了作者的方法。此外,本書的一個重要的中心,是作者認為,自我意象的科學管理和主觀引導,以及積極科學地利用夢中的潛意識自我,按照潛意識行動,會有助于人們逐步地改善社會形
《具身認知科學:歷史動因與未來愿景》一書考察了認知科學中具身性問題的歷史動因,旨在揭示認知科學具身性進路存在的方法論問題,指出在未來的發(fā)展前景中,具身認知科學必須摒棄輕視哲學這一固有偏見,以一種開放性的視角將對心身關系問題的關注轉化為對心智起源問題的研究。同時,作者展望了具身認知科學的未來愿景,即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跨
《見識》是硅谷投資人、文津圖書獎得主吳軍博士首部認知升級類著作。吳軍認為,與其他外部資源或者個人因素相比,個人的成就首先取決于見識。因此在書中,他將自己的經歷和身邊那些時代先行者的經驗,以鮮明睿智的方式闡述出來,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與看待問題的視角。《見識》首版問世7年來,銷量已逾百萬冊。
本書從應用者的視角,詳細介紹了追蹤數據分析中常用的潛變量增長曲線模型、潛變量混合增長模型、交叉滯后模型和潛在分數變化模型等。同時,結合追蹤研究的最新進展,本書簡要介紹了密集追蹤數據分析方法的新發(fā)展,并就模型選擇、測量時間間隔、樣本量、個體內變異與個體間變異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本書從基本的認知加工過程、知識的表征和組織、人類高級認知以及認知的差異性與應用等幾個模塊入手,全面統(tǒng)合基于計算機隱喻的認知和行為研究取向、從大腦活動的角度揭示認知功能和結構的認知神經科學取向,以及運用計算建模為主要手段揭示認知各成分如何相互影響的認知科學取向,系統(tǒng)梳理了認知心理學的源流、理念、當前研究進展以及相關的應用
《好書金句》是一本智慧金句寶典,旨在引領讀者探尋那些跨越時空、啟迪心靈的璀璨思想明珠,照亮人們的內心世界。 本書圍繞人脈、工作、休閑、家庭、學習、理財、健康、心靈等8個主題展開,精心呈現了200多本經典好書,摘錄了700多個絕妙金句。這些句子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以其獨特的光芒照亮了人類智慧的殿堂。它們或是振聾發(fā)聵的哲
本書從生命演化的源頭出發(fā),探索了心智從無到有的復雜發(fā)展歷程,用17種心智的故事,就勾勒出一幅橫跨30億年的心智演化的宏大圖景。本書共分4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最早的心智,即分子心智,第二部分講述了神經元心智,第三部分講述了模塊心智,第四部分講述了超級心智。
本書講述了如何識別討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征,并提供了具體的方法與策略,幫助你逐漸建立起健康的自我邊界,還講述了如何學會拒絕,如何坦然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與感受,以及如何建立與他人的平等關系等。
本書講述三種財富邏輯,零基礎讀者也能結合自身實際學習掌握,學完即用:抓住信息差帶來的機遇,善于總結規(guī)律,克服人性弱點。本書觀點犀利有深度,讀來醍醐灌頂,讓大腦先“富”起來,先掌握更多知識和本領,才能實現財富自由,告別低薪、月光的困局。本書用大眾化的語言,闡述了成功人士所擁有的底層思維,剖析了普通人之所以平凡的本質,并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