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研究論文集(2023)
本書是一部歷史通俗讀物。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是唐憲宗李純在位的最后一個完整年度,這一年看似只是大唐289年中的普通一年,卻影響了此后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歷史進程。這一年看似是在凱歌高奏中度過的,但朝堂上早就暗流洶涌,后宮中早已殺機四伏。 本書深入解讀元和年間諸多政治事件背后的真相并將其巧妙地串聯(lián)起來,從史料出發(fā),透徹
繁華盛唐,衣冠縉紳,終是狂瀾難挽。五代十國全史全套八部,唐末五代通俗說史類作品,以史料為本,用縝密的邏輯分析和生動幽默的筆觸,道盡這一紛爭不斷、波譎云詭的重要歷史時期。重點敘述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宋滅北漢的一百多年間(875979年)發(fā)生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黃巢起義、梁晉爭雄、五代更替、十國興起、趙宋統(tǒng)一等,
本書為沈長云先生八十華誕紀念文集。本文集收錄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等沈長云的弟子和學界友人撰寫的中國古代史與古代文明史方面的研究性論文,內(nèi)容皆研究內(nèi)容以先秦史為主,包括文明與國家起源,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夏商周文明等內(nèi)容。涉及先秦歷史與考古、中國史的諸問題等多個方面,堪稱一部極具學術水平的先秦史研究
哈爾濱是一座文化多元、交互與共生的城市,華洋雜處與中西交融。作為鐵路樞紐的哈爾濱是一個依水而定、因路而興的城市。城史紀元是哈爾濱城市史研究的一個關鍵性和節(jié)點性問題。俄僑等僑民是這座城市變遷的見證者與建設者。哈爾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j條路徑(法國、日本與俄國)的結合點。哈爾濱作為一個多元化城市,其自然地理、文化地理
《隋唐五代史》是呂思勉先生四部斷代史的最后一部,展現(xiàn)了隋唐五代時期的政治變革、社會生活、文化藝術、宗教等歷史面貌。本書編選了原著上冊敘述政治歷史變革的部分,旨在簡明扼要地梳理該時期的歷史脈絡,包括王朝的興衰與更替,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本書配有300余張圖片,并附有圖注說明,以對隋唐五代時期的社會生活、文化藝
為歷史上從未中斷過的軸心文明,在歷史的延長線上,中華文明的歷史畫卷不是靜止的,而是向前涌動發(fā)展的,中華文明是一個在路上的過程,在不同時代續(xù)寫著嶄新的思想篇章。胸懷天下、四海為家,這是中國古代先賢的理想與抱負,也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浪漫愿景,它代表著中國思想的開放心靈和自信胸襟。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要求我們在天人關系與
人們一提到千古一帝秦始皇,首先想到的地方是陜西,是西安的秦始皇陵,是臨潼的兵馬俑博物館,是巍峨的咸陽古都,是雄偉的萬里長城等。其實,在河北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平原到山區(qū),從內(nèi)陸到沿海,從村落到鬧市,從史料記載到民間傳說,多處留有秦始皇的遺址遺跡。為多層次、多角度了解秦始皇在河北的活動情況,自2016
《國際漢學譯叢》是《國際漢學》刊物的姊妹刊,來稿原本全部是投給《國際漢學》雜志的稿件。國際漢學類的譯文一直是國際漢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秶H漢學譯叢》第4輯收錄作品包括:《天子之孝》《論近世中國文人之治史》《17-18世紀在中國的歐洲耶穌會士和中文書籍》《龍華民及其》《早期中國笑修辭與實
《宋朝事實輯校》是宋代史料叢編之一,共20卷二十五門,分門記載了北宋自太祖朝至徽宗朝的政治時事和典章制度。原書60卷,后因戰(zhàn)亂佚失。清代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及其它書籍中輯出,有補史、考異兩個方面的學術價值。此次由孔學老師輯校,對該書的作者問題、書名卷數(shù)及成書時間、資料來源、價值與不足等多有發(fā)明,厘清了《宋朝事實》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