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兩創(chuàng)”研究》是關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研究著作。本書先是深入探討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概念、價值、衡量標準和內容,詳細解讀了“兩創(chuàng)”方針的內涵、必要性、原則、維度和限度;接著探討了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兩創(chuàng)”的目標指向、基本任務和環(huán)境要素,以及在新時代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歷史教育也在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如何更好地發(fā)揮歷史教育的價值,使其在培養(yǎng)個體素養(yǎng)、推動社會發(fā)展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書共包括七章內容:第一章和第二章對歷史教育發(fā)展和歷史教育的基礎知識進行了簡要闡述,以揭示其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別對歷史教學、歷史
與其他絕大多數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傳記不同,本書作者卡羅琳·韋伯獨辟蹊徑,從服裝政治的角度,追溯了瑪麗從14歲踏上法國國土直至38歲被革命者處決的人生歷程,同時也從這個獨特視角重述了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的背景及過程。在作者看來,基于王室子嗣傳承、法國上下對奧地利的懷疑、法國內部政治斗爭等原因,瑪麗孤獨無助。正式在這樣一個背景下
本書以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以后的濟南工匠為主,從中篩選100人,從匠心、匠術、匠德三個方面發(fā)掘工匠精神的精髓,即匠心獨運、匠術精湛、匠德高尚。以報告文學形式講好新時代濟南工匠的故事,尋覓工匠的初心,重走工匠煉成的心路之旅,為年輕一代技術工人樹立大國工匠榜樣,點亮工匠成長之路上的心燈,找到一條可復制的工匠煉成之
本書由當地八所小學聯(lián)合編寫,借助綜述性解讀、教學設計、學生探究單,幫助教師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的認識和理解身邊事物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
精選10個世界有影響力的少年兒童榜樣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中的每一個,都是對年輕一代的一封鼓勵信。它們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改變世界的一分子。無論是在體育賽場上、學術殿堂里、環(huán)保行動中,還是在任何一個你熱愛的領域,你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堅持,實現自己的夢想,并對這個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書中恰當呈現相關影響因素:既關注人
古代涼州(以甘肅、寧夏為主)自西漢設立,至兩晉時期此行政地理概念停用,地處絲綢之路要沖,自西漢至兩晉皆英杰輩出,如名將李廣、姜維,名臣趙充國、賈詡,割據軍閥隗囂、苻堅,名儒王符、趙壹、皇甫謐,大奸梁冀、董卓,隱士王嘉等。本書兩位作者都是甘肅人士,生于斯,長于斯,熱愛家鄉(xiāng),為了讓更多的當代甘肅人對家鄉(xiāng)產生自愛之情,乃至讓
出組卜辭絕大多數為祭祀卜辭,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卜辭,如“卜王辭”、“王出行”“王西言”卜辭等。本書在精確分類與斷代的基礎上,主要對殷商祖庚祖甲時期的人物事跡、喪葬禮儀、出組一類卜辭的年代上限、新見賓出同文卜辭以及與商王行跡密切相關的“王西言”卜辭所見史事等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以期為準確認識殷商中期有關政治制度及歷史事件提供
法國伯希和探險隊1908年繼英國斯坦因之后到達敦煌。伯希和精通漢學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徹查了藏經洞文獻,按照四項原則(非通行佛教經籍、有年代題記的寫本、古籍和民間寫本、胡語藏語寫本)收買了總約8000件寫本,其中4000件藏文編號,4000件漢文編號,包括粟特文、回鶻文、于闐文、希伯來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