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含歷代史籍編、近現(xiàn)代文獻編、歷史檔案編、民間譜牒編、民間文書編、西洋文獻編、東方文獻編、科技與文化編等八個分編,組成全面展示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立體構(gòu)架,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規(guī)模最大的海上絲綢之路史料文獻項目。本編收錄反映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史部著述,主要包括相關(guān)的地理雜記、方志、專志,有關(guān)海外交通、貿(mào)易、邦交、
本書250卷,以年月日為序,記錄宋代徽宗、欽宗、高宗三朝有關(guān)宋金和戰(zhàn)的多方面史料。此書僅有抄本流傳,清季振宜舊藏明抄本230卷歷來受到較高的評價,是《中華再造善本》影印的底本,但是仍缺20卷。經(jīng)學者考索,缺失的20卷藏于上海圖書館,即卷111至120,卷136至145,與前書版式、騎縫章等相符,可合為全璧。本書影印的底
《(乾隆)重修紹興府志》八十卷首一卷,(清)李亨特修,(清)平恕、徐嵩等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半葉十行行二十三字,小字雙行同,口,單魚尾,四周雙邊,有圖。李亨特,乾隆五十七年任紹興府知府,總裁修志事。所撰序稱:“昔陸游作嘉泰志,以會稽名;蜃I之,故題曰《紹興府志》,遵今憲也。日重修,明有所本也!毙蚝筲j有
《紹興府志》五十八卷,(清)張三異修,(清)王嗣皋纂。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單魚尾,四周雙邊,有圖。卷前有康熙十一年(子)王嗣皋、姜希轍、胡升猷、茹鉉的序,在其序后分別鈐有“王嗣皋印”“戊子解元乙丑進士”“姜希轍印”“定庵”“胡升猷印”等印記。
《紹興府志》五十八卷,(清)王之賓修,(清)董欽德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單魚尾,四周雙邊,有圖。卷前有康熙二十二年許弘勛、何源浚、王之賓序。卷一為疆域志,卷二城池志,卷三署廨志,卷四至卷八山川志,卷九至卷十古跡志,卷十一物產(chǎn)志,卷十二風俗志,卷十三災祥志,卷十四至十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