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學堂聽講座(全十冊)
本書系南開大學于2019年主辦的“紀念鄭天挺先生誕辰120周年暨第五屆明清史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收錄海內(nèi)外學者提交會議的紀念文章5篇,致辭1篇,學術(shù)論文47篇,會議綜述1篇。論文討論的問題涉及明清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民族、思想文化、中外關(guān)系,較為全面呈現(xiàn)了明清時期的歷史面貌。作者包括海內(nèi)外從事明清史研究的學者,
《十八史略》是元朝曾先之所著的作品,是元朝統(tǒng)一全國的十幾年之后,在今江西地方出現(xiàn)一部名曰《十八史略》的史籍,其基本內(nèi)容是按朝代、時間順序,以帝王為中心敘述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史事。作為書塾中啟蒙性的歷史讀本,最初篇帙僅為二卷,簡明通俗、文筆精煉。歲月流逝,人間滄桑,這部史書沒有被淘汰,卻不斷有人為之注釋、修訂,至明代大為暢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因是儒家五經(jīng)之一,又稱《書經(jīng)》。通行的《十三經(jīng)注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F(xiàn)存版本中真?zhèn)螀搿?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西漢魯恭王劉余在拆除孔子故宅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品中撰寫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該書創(chuàng)作,前后經(jīng)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百衲本《二十四史》線裝版
全注全譯《資治通鑒》線裝版
《易藏》線裝版
一九一一~一九二七年間,漢譯日文書達到五百三十七種;而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間,漢譯日文書達到一千五百八十三種。內(nèi)容涉及文學、哲學、經(jīng)濟和法律等學科領(lǐng)域,特別是日本有關(guān)唯物史觀的著作幾乎都被翻譯成中文,很多經(jīng)典名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本書以涵芬樓藏宋本《資治通鑒》對傅增湘所藏百衲宋本《資治通鑒》進行改動,替換了其中個別卷葉,已非傅藏原貌。百衲本,是指用同一種書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種書的不同版本拼配起來的本子。在現(xiàn)存古籍中,搜集建本殘帙種類最多的,是傅增湘先生所收藏的百衲宋本《資治通鑒》一書,集宋刊本七種合成,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