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乘啟新》又名《涪州小學鄉(xiāng)土地理》,三卷。鄒憲章主修,賀守典、熊鴻謨等編纂,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刻本!陡⒊藛⑿隆肥窃诋敃r學堂改章、科舉已廢的背景下為初等小學堂編寫的一本鄉(xiāng)土志蒙學教材。《涪乘啟新》分地理、政治、風俗3門98課。雖然每門都較為簡潔,但總體來說,就是一本簡潔、適合大眾閱讀的地方志書。本次按照原貌影
《新元史》后出轉(zhuǎn)精,其采擇文獻有超越前人之處,綜蒙漢文《秘史》、《蒙古源流》、《蒙韃備録》、《黑韃事略》、《親征録》、《西游記》、《契丹國志》、《大金國志》、《西夏書》、《平夏録》、《昭忠録》、《北巡私記》、《庚申外史》、《經(jīng)世大典敘録》、《元典章》、《廟學典禮》、《中堂事記》、《明實録》、《東國通鑒》、《高麗史》、《
《梅毅說中華英雄史》是梅毅歷時十年完成的通俗歷史讀物。全系列書始起秦漢,下迄辛亥革命,是一部全景式廣角化展現(xiàn)中華英雄史的著作。梅毅十年寫史,高擎英雄大旗,繼承太史公開創(chuàng)的歷史文學余緒和評判史實的精神,效法歷史演義家的結構布局和善于演繹的流風,傾心于散文、小說家捕捉細節(jié)、鋪敘感受的技巧,試圖熔于一爐,他以歷史的邏輯和歷史
本書共九十八卷,內(nèi)容囊括星野、方輿、國紀、藩封、田土、戶口、方產(chǎn)、建置、秩官、貢賦、徭役、兵防、水利、學校、風俗、選舉等。
本書共一百七十二卷,分為輿地、建置、經(jīng)政、學校、武備、祥異、藝文、金石、職官、人物十志,記錄了湖北地區(qū)從商周時期直至清末的山川地理形勢變遷、行政建置變遷、經(jīng)濟社會、風俗人情、文化教育、歷史人物等各方面的歷史。
本志分星野、輿圖、沿革、疆域、山川、關隘、城池、戶口、田賦、水利、學校、軍政、祀典、世紀、藩封、職官、選舉、名宦、鄉(xiāng)賢、人物、忠臣、孝子、義士、烈女、風俗、古跡等類目。
為《江蘇歷代方志全書》之一種。包括《正德淮安府志》《天啟淮安府志》《乾隆山陽縣志》《乾隆山陽志遺》《咸豐清河縣志》《康熙安東縣志》等36種縣志,共計30冊。主要記述了歷代淮安府、州、縣所轄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交通等各方面的詳細資料。
本書共十冊,前九冊各收錄一個完整的《三國志》版本,含元刻元印本、明天啟云林積秀堂刻本、明崇禎十七年毛氏汲古閣刻本、朝鮮銅活字本等。第十冊收錄《三國志》殘本、選本、節(jié)本多種。
太倉地方舊志影印。本書為記述劉河一地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的地方舊志。劉河鎮(zhèn),今作瀏河鎮(zhèn),位于江蘇省太倉市東部。此志共分發(fā)源、水利、創(chuàng)始、形勢、盛衰、人物、古跡、節(jié)孝、街巷、災異、土產(chǎn)、俗談、奇事、宦跡十四類。劉河鎮(zhèn)因劉河之屢開屢塞,歷經(jīng)盛衰,故金氏特裒輯歷代史料,編為本書。金端表熱心地方水利,故本書對劉河的淤塞、疏通情況
本書探討蜀府建筑群的文化內(nèi)涵。如職責上以勤政堂為代表;治國理論上以忠孝為核心,以理學為根本;以書舍眾多來實施并倡導文教之風;以耕讀軒等耕讀文化來夯實國家基礎;以雅致小景來陶冶性情;還有以藥房、葵心軒、守泉軒等為代表專門針對臣屬的功能性建筑。顯示蜀府一系試圖以壯麗的蜀府建筑為載體,將明蜀王在西南地區(qū)藩屏帝室的責任和注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