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藏巴蜀稀見地方志集成》是日本藏中國珍稀漢籍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是海外收藏中國地方志最多的國家。在這些日藏中國舊志中,屬于孤本的有一百七十余種,國內殘缺而日本全帙的有七十余種。從方志的類型上看,包括了總志、通志、府州縣廳志、衛(wèi)所志、邊關志、鄉(xiāng)鎮(zhèn)志等各種類型,日本藏中國地方志數量之宏富、版本之珍貴,據此可見一
《中國海疆舊方志增編》第四輯,收錄江蘇部分地區(qū)地方志三十七種,時間跨度為明代至民國時期,成書八十冊。
《中國海疆舊方志增編》第三輯,收錄山東沿海地區(qū)、江蘇部分地區(qū)地方志二十三種,時間跨度為明代至民國時期,成書七十五冊。
《老上海時尚畫報》主要選編20世紀上半葉Z有影響力且至今較少刊印的時尚類畫報,內容涵蓋服飾、生活、女性、時尚等類別。這些史料性畫報類文獻生動鮮活地記錄了從晚清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段時期內上海乃至全中國的時尚人文生態(tài),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城市文化演進的脈絡以及社會風尚的變遷路徑!独仙虾r尚畫報》是國內首次對近代上海的時尚畫報進
西安事變是中國二十世紀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西安事變的發(fā)生及和平解決,結束了十年內戰(zhàn),促成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推動了中國從長期內戰(zhàn)到全面抗日的重要歷史轉折,在中華民族解放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篇章。西安事變已經過去整整八十年,但其昭示出的愛國、統(tǒng)一、進步之思想,映射出的團結、合作、犧牲之精神,
明清時期,今香港、深圳兩地隸屬新安縣。《新安縣志》是一本擴大編纂范圍的《香港志》和《深圳志》,它是港深兩地新編地方志一脈相承的文化源頭,是揭開兩地本來面貌的*主要的歷史文獻!缎掳部h志》是在清朝康熙及嘉慶年間編修的兩部《新安縣志》的基礎上重新進行點校修訂的地方志書。全書分為沿革志、輿地略、山水略、職官志、建置略、經政略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藏珍稀抗戰(zhàn)文獻匯刊》一書收檔案與圖書兩大類。其中,檔案類中包括日記、信札、贈言、筆記、公文、劇本等。圖書包括盧溝橋事變相關著作、戰(zhàn)史類著作、抗戰(zhàn)教育與宣傳類著作等。收錄的文獻大多是首次出版,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蒙古族通史(蒙古文版套裝共6冊)》著重編寫了13世紀以前的蒙古史,填補了關于13世紀以前的蒙古族歷史的空白。將蒙古史從遠古時代到中世紀時期連接起來,使蒙古史更具完整性,并將蒙古史系統(tǒng)化、條理化、科學化,使世人能夠更清晰的了解中華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加強了中華民族的團結,使中華文化歷史更加發(fā)揚光大。
《日本侵華圖像史料匯編?七七事變》重點收錄了從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間,由日本海軍省、日本南支派遣軍報道部、日本中支從軍紀念寫真帖刊行會以及日本東京朝日新聞社、東京國際情報社、日本讀賣新聞社等近二十個機構及新聞媒體所拍攝、印刷、出版發(fā)行的八十三本、近萬頁的寫真帖、寫真集,共計收錄圖像史料一萬多幅,按照出版時間順序和不同
本志共分為二十四卷,內容包括:城圖、星野、郡縣沿革、郡縣釋名、形勝、幅員、山川、丘墓、古跡、軼事、風俗、城池、公署、坊表、寺宇、田賦、人丁、水利、物產、茶課、文武沿革、歷代文職、歷代武職、進士、舉人、貢士等。